小麦纹枯病症状图
(1)农业防治。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是由喙角担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一种病害。
小麦纹枯病苗的种植方法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苗的种植方法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纹枯病苗的种植方法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杆上。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
流行规律:
环境: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日均温度关系密切。当日均温度在10℃以下时,病害发展缓慢;日均温度超过15℃,病情加重;20-25℃则迅速发展,病株率和病害度都急剧上升;当气温达30℃左右时,病害发展基本停止。春季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和发展。
栽培:冬麦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麦苗生长过旺,发病重。常年连作、麦田草害、土壤或田间湿度过大,发病重。施用带病残株而未经腐熟的粪肥等,也有利于发病。
以上内容参考:
小麦纹枯病菌的寄主范围广,该怎么防治?
3.生物防治小麦纹枯病菌的寄主范围广,该怎么防治?一是加强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目前尚无高抗纹枯病品种,但是选用当地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在同样的条件下可降低病情20%~30%,是经济易行的控病措施。二是农业防治,抓紧低洼潮湿田的改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实行合理轮作,减少播量,控制田间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第三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剂防治应以种子处理为重点,重病田要辅以早春田间接力喷,可采用两种防治模式,有效控制该病为害。
二,小麦叶枯病小麦叶枯病包括小麦叶斑病和叶枯类病害,主要在小麦苗期侵染。如果温湿度适宜,病菌会随风多次传播,使叶片干枯而亡。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就是大量的去喷洒农,而且这样也能够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且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预防的作用。
的防治方法就是施肥,因为施肥小麦的抵抗力就会增强,增强就可以与病菌抗衡。
打农。因为我家的小麦打了农之后,就没有得过枯病菌了,所以我觉得打农就能防治。
可以选择抗病的小麦品种种植,也可以用剂防治,多喷。
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的侵染循环怎样的?
1、农业防治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在病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下季主要初侵染源。在干燥条件下,菌核可存活6年之久。病残体中的菌丝体也有一定的传病作用。种植其他感病寄主植物,可使田间菌量积累。例如,马铃薯等作物极易染病,发病后病株上小麦锈病主要是通过种植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实行轮作,及化学防治。产生大量菌核遗留田间,成为下季初侵染源。有些作物和杂草,虽感染纹枯病菌,但并不表现症状,是小麦纹枯病菌的寄主,对病菌的延续和存活起一定作用。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
小麦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小麦真菌病害有很多,如小麦锈病、小麦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叶枯病、小麦根腐病等。以小麦锈病为例: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适量适时追肥、收获后对麦田进行翻耕灭茬、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等,化学剂主要有粉锈宁粉剂或乳油、氰菌唑、戊唑醇、烯唑醇、粉菌特等,液以喷洒在叶背面为主。
三、小麦纹枯病一、小麦锈病
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合理密植;适量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收获后对麦田进行翻耕灭茬,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
2、化学防治
防治小麦锈病的化学剂主要有粉锈宁粉剂或乳油、氰菌唑、戊唑醇、烯唑醇、粉菌特等。发生时,除了防治发病麦田外,还要对周边发病轻和不发病的麦田进行防治。由于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的背面,因此喷施液以喷洒在叶背面为主。
二、小麦病
种植抗病品种;根据品种和地力,合理安排播量,并适当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
2、化学防治
小麦病发病后用效果不太好,因此主要在于预防和发病初期防治,一般可选用杂环类(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或类(酮、乙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或嘧菌酯、醚菌酯等剂。
选择抗(耐)病品种,如济麦22、周麦22等;合理轮作,避免早播,可适当延迟播种;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增施钾肥,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及病株;及时排出田间的雨水。
2、化学防治
四、小麦赤霉病
选种抗性品种;根据气候以及小麦的生长期,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避免小麦扬花期在雨季;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尤其在扬花期要避免多浇水;追肥不能过晚,否则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增加侵染机会;小麦成熟后,要尽快收割脱粒,并深耕灭茬。
2、化学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一般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酮湿性粉剂等拌种。始花期至盛花期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甲基硫菌灵等化学剂兑水喷雾,其中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较好,注意避开阴雨天气施。
五、小麦叶枯病
选择无病或抗病品种进行种植;适期适量播种;控制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控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田间湿度。
2、化学防治
小麦叶枯病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播种前通常可用纹霉净、、酮·多菌灵或其他物对种子进行拌处理。小麦田间发病时,选用百菌清+烯唑醇、酮、甲基硫菌灵、氟硅唑、异菌脲等防效好。
六、小麦根腐病
选择抗病品种;避免连作,可与亚麻、马铃薯、油菜及豆科植物等作物轮作换茬;适时早播、浅播;合理肥水管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使病残组织当年腐烂,以减少病源。
2、化学防治
选用退菌特浸种24-36小时,防效在80%以上。发病时,可在小麦扬花期喷洒丙环唑或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等到小麦灌浆期至乳熟初期,再选用或者用酮也能有效控制该病害,但要注意次用和第二次用之间要间隔15天。
北方冬小麦在苗期都易患发哪些病害?该如何防治才能减少危害?
小麦和大麦种子萌发后,地下部的幼根、幼芽即可受病菌侵染。病害的发生发展大致可分为冬前发病期、病株越冬期、春季病害横向扩展期、病害度增长期和枯白穗显症期等5个阶段。冬前病害零星发生,播种早的田块会有较明显的侵染高峰,随着气温下降,越冬期病害发展趋于停止。翌春,小麦返青后,天气转暖,随气温的升高,病情又加快发展。小麦进入拔节阶段时,病情开始上升,至拔节后期或孕穗阶段,病株率和度都急剧增长,达到高峰。在小麦抽穗以后,植株茎秆组织老化,不利病菌的侵入和在植株间水平扩展,病害发展渐趋缓慢。但在已受害的植株上,病菌可由表层深入至茎秆,加重危害,使病情度继续上升,造成田间枯白穗。此外,麦株病部常可产生大量白色菌丝体,向四周扩展进行再侵染。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形成担孢子,也可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小麦成熟之前,在病部的菌丝层上产生菌核。北方冬小麦苗期主要病害有:
一,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都会发生。一般情况下,土壤湿度大,小麦品种,播种早等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氮肥过多,田间杂草过多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选种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
物防治主要是用适时乐拌种,喷雾用类杀菌剂,可兼治苗期病和锈病。
选种抗病品种和物拌种,喷雾。
种子拌种可用黄萎灵,酮等。发病初期可用酮喷雾防治,其他时间可用锌,百菌清等。
三,小麦锈病小麦叶锈病可造成流行,又称为黄疸病,可造成叶片的干枯。危害很。
化学物质防治主要是拌种,主要的剂是酮,喷雾时主要是秋苗小麦病会造成麦苗的黄矮,丛矮,花叶等。主要的防治方法是深翻土地,晚播,及时清除杂草,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浇水,培育出抗病能力强的壮苗,重要的是消灭蚜虫,虱等传播媒介。期和春苗期。
四,其它病害小麦赤霉病不光是在抽穗扬花期发生,它也可以在苗期发生,会造成苗枯,根基部的腐烂。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拌种用适时乐,扬花期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喷雾防治。
总之,冬小麦苗期发病数量较多,一定要注意合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做好拌种包衣工作,可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
防治小麦纹枯病常用的化学剂有12.5%烯唑醇、50%多菌灵、20%酮等。通常在小麦返青后、田间病株率达到15%左右时进行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雾的方式将液喷洒在麦苗基部病斑上。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减少冬前病原侵染麦苗的机会。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排灌水系统的建设,勤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适当增施钾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带有病残株的粪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1%的15%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3)田间喷。
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雾,或每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是,适当增加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适当晚播,及时清除杂草和排水,改善田间环境。喷雾。
面对冬小麦病虫害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在全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普遍发生,是麦区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还可能高达20%以上。因病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时高达30%-40%。冬小麦病虫害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让冬小麦的质量受到极其不利的影响,物理防治对确保冬小麦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物理防治的优点很多,但是,该方法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因此在种植过程中的普及推广难度大。物理防治在小块田地中较为适用,然而对于大块田地而言, 通常作起来难度非常大。
2.农业防治
冬小麦播种的时候选择时期,对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有很大帮助。同时,定期除草,不要让草类争夺冬小麦的肥料、光照和水分,农业防治病虫害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这是病虫害防治成本的 方法,同时也是负面效应为零的方法。因为农业防治遵循了自然规律,所以就有非常明显的时效性,同时, 该方法达到的防治效果,不一定能满足冬小麦生长所需。农业防治仅是一种护理性措施,设发生病虫害, 就不能用这个方法,此时必须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将病虫害清除。
生物防治是清洁性防治措施。用病虫的天敌将病虫消灭掉,对于冬小麦的生长而言,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这样冬小麦的质量就能有所保障。生物防治是目前为止有效、科学的防治方法。近几年,此方法在 农业生产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在各类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防治成了重点研究,积极推广使用病虫害防治方案。相信在将来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方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更好地解决化学品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导致的不良后果,为更好地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结束语
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攻坚克难。为确保冬小麦的质量和产量,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使用先进技术,强化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冬小麦种植技术,深入强化绿色有机、高效合理的种植理念,力争为人们生产出既有丰富营养,又绿色安全的食品。
在冬天病虫害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冬天的天气很冷,那么小麦的长势并不好,所以的话,我们还是要多注意这个问题
一定要及时的喷洒杀虫的,然后多施肥,多浇水,多通风,注意调节管理,注意温度要控制在10℃以上。
要采取严格的方式进行防治,在防治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这样才可以防止害虫。
要使用选品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耐病耐抗的品种,而且一定要选择非常滋润的土壤,一定要及时的排水,降低湿度,改善通风光照的条件。专业的农和化肥,一定要对症下,根据病情来选择不同的剂,要注意使用的时间,也应该注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