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地菍

地稔,又叫铺地锦、野落茄、地石榴、山地稔。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披散或匍匐于地面的一种半灌木,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地表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

地捻种植方法(地姜的种植方法)地捻种植方法(地姜的种植方法)


地捻种植方法(地姜的种植方法)


地捻种植方法(地姜的种植方法)


地捻种植方法(地姜的种植方法)


地捻种植方法(地姜的种植方法)


果实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还包含了蛋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含有磷镁钠钾钙铁锰铜锌等多种微元素,还是天然的补钙品。地稔能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常常用于水肿、痛经、崩漏、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痈肿、疗疮、痔疮、赤白血痢疾、黄疽、带下、产后腹痛、毒蛇咬伤等病症。

地稔根,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那么,地稔根有什么功效?地稔根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稔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名】地稔(菍)根 direngen

【别名】山地稔根、铺地锦根、地茄根。

【英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来源】野牡丹科植物地稔的根。

【植物形态】披散的匍匐状亚灌木。茎多分枝,近地面匍匐生长,长10~30厘米。叶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8~20毫米,顶端短尖,基部,有3~5条主脉,只在叶面边缘和叶背脉上有稀疏的粗毛;叶柄长2~4毫米。夏、秋季开花;花两性,1~3朵生于枝端,直径约2.5厘米;萼管长约5毫米,被短粗毛,萼片披针形,比萼管短;花瓣5片,倒卵形,紫红色,长1~1.4厘米;雄蕊10枚,花顶孑L开裂,有延长且2裂的隔,子房下位,5室。浆果圆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被粗毛。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草坡、林缘及灌木丛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广东及长江流域以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短段,晒干。

【材性状】不规则圆柱形短段,常弯曲,有分枝,长3~6厘米,直径4~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栓皮剥落后呈淡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红棕色小髓。气微,昧淡微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络、收敛止血。属止血分类下的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用量5~30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腰腿痛、产后腹痛、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主要成分】含酚类、鞣质、氨基酸及糖类。

【使用】孕妇慎用。

耐旱,耐瘠,喜半荫且可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具一定程度的耐践踏性。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地菍 2.1 地菍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地菍的理作用 3 《全国中草汇编》·地菍 3.1 拼音名 3.2 地菍的别名 3.3 来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地菍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中华本草》·地菍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地菍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栽培 4.9 性状 4.10 化学成份 4.11 性味 4.12 归经 4.13 功能主治 4.14 地菍的用法用量 4.15 注意 4.16 各家论述 4.17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地菍的方剂 2 用到中地菍的中成 3 古籍中的地菍 1 拼音 dì niè

2 《中医大辞典》·地菍

地菍为中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录》[1]。

2.1 地菍的别名

地茄、地稔、地石榴[1]。

2.2 来源及产地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全草[1]。分布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地[1]。

2.3 性味

甘、微涩,凉[1]。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1]。

1.煎剂喷喉、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

2.治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肺脓疡,尿路感染[1]。

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1]。煎服:9~15g(鲜品30~60g)[1]。

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1]。鲜品捣敷[1]。

2.5 化学成分

叶含鞣质7.4%[1]。根含酚类、鞣质、糖类、氨基酸[1]。

2.6 理作用

本品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

3 《全国中草汇编》·地菍 3.1 拼音名

Dì Rěn

3.2 地菍的别名

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

3.3 来源

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以全草或根入。秋季采根或全草,洗净晒干。

3.4 性味

甘、涩,平。

3.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补血止血。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寞炎,肠炎,痢疾,肺脓疡,盆腔炎,出血,贫血,白带,腰腿痛,风湿骨痛,外伤出血,蛇咬伤。

3.6 地菍的用法用量

干根或全草1~2两。

3.7 摘录

《全国中草汇编》

4 《中华本草》·地菍 4.1 出处

出自《岭南采录》

4.2 拼音名

Dì Rěn

4.3 英文名

Twelve stamen Melastoma Herb, Herb of Twelvestamen Melastoma,Twelve stamen Melastoma

4.4 地菍的别名

山地菍、地茄、铺地锦、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金头石榴、地石榴、铺地菍、红地茄、落地菍、地菍藤、矮脚补翁、杜茄、土地榆、小号埔淡、铺地粘

4.5 来源

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4.6 原形态

矮小灌木,高1030cm。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26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先端急尖,基部广楔形,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花梗210mm;花5数,花萼管长约5mm,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长23mm,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花瓣淡紫色至紫红色,鞭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1.22cm,宽11.5cm,先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短者隔不伸延,隔基部具2小瘤;子下位,先端具刺毛。蒴果坛状球形,平截,近先端略缢缩,内质,不开裂,长79mm,直径约7mm,宿存萼被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4.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m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为酸性土壤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4.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生长适且温度为2530℃。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低洼积水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79月果实分批成熟,选择、二批饱满的果实,搓去果皮,洗净,将种子稍晾干后,立即播种。直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每穴播810颗种子,覆土2cm,浇水。

田间管理 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定苗,每留45株,定苗后至封行前,每年追肥4次,春、夏、秋季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冬季追施草木灰或堆肥。每次追肥后进行培土。

4.9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四棱形,多分枝,长1025cm,直径12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扭曲,有纵条纹,节处有细须根。叶对生,深绿以,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仅上面边缘和下面脉上生极疏的糙伏毛。花棕褐色,萼筒5裂,花瓣5。气微,味微酸涩。

4.10 化学成份

本品叶含鞣质7.40%[1]。

4.11 性味

味甘;涩;性凉

4.12 归经

归心;肝;脾;肺经

4.13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高热;肺痈;咽肿;牙痛;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毒蛇咬伤

4.14 地菍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4.15 注意

《闽东本草》:孕妇忌用。恶麦冬、硫黄、雄黄。

4.16 各家论述

1.《生草性备要》:叶,煎水,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蛇伤。

2.《陆川本草》:止血,解毒,消炎。治出血,痢疾,疮痈溃烂红肿。

3.《闽南民间草》:清热解毒,后血消疝。治赤白痢,产后腹痛。

4.《闽东本草》:治痛经,崩带,血痢,痔痿,风疹,疝气。 4.17 摘录

小时候吃的一种野果,如今成了一斤20元的高钙果,你会买吗?

地稔,又叫铺地锦、野落茄、地石榴、山地稔。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披散或匍匐于地面的一种半灌木,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地表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

果实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还包含了蛋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含有磷镁钠钾钙铁锰铜锌等多种微元素,还是天然的补钙品。地稔能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常常用于水肿、痛经、崩漏、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痈肿、疗疮、痔疮、赤白血痢疾、黄疽、带下、产后腹痛、毒蛇咬伤等病症。

地稔根,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那么,地稔根有什么功效?地稔根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稔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名】地稔(菍)根 direngen

【别名】山地稔根、铺地锦根、地茄根。

【英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来源】野牡丹科植物地稔的根。

【植物形态】披散的匍匐状亚灌木。茎多分枝,近地面匍匐生长,长10~30厘米。叶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8~20毫米,顶端短尖,基部,有3~5条主脉,只在叶面边缘和叶背脉上有稀疏的粗毛;叶柄长2~4毫米。夏、秋季开花;花两性,1~3朵生于枝端,直径约2.5厘米;萼管长约5毫米,被短粗毛,萼片披针形,比萼管短;花瓣5片,倒卵形,紫红色,长1~1.4厘米;雄蕊10枚,花顶孑L开裂,有延长且2裂的隔,子房下位,5室。浆果圆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被粗毛。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草坡、林缘及灌木丛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广东及长江流域以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短段,晒干。

【材性状】不规则圆柱形短段,常弯曲,有分枝,长3~6厘米,直径4~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栓皮剥落后呈淡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红棕色小髓。气微,昧淡微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络、收敛止血。属止血分类下的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用量5~30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腰腿痛、产后腹痛、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主要成分】含酚类、鞣质、氨基酸及糖类。

【使用】孕妇慎用。

耐旱,耐瘠,喜半荫且可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具一定程度的耐践踏性。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地菍 2.1 地菍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地菍的理作用 3 《全国中草汇编》·地菍 3.1 拼音名 3.2 地菍的别名 3.3 来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地菍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中华本草》·地菍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地菍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栽培 4.9 性状 4.10 化学成份 4.11 性味 4.12 归经 4.13 功能主治 4.14 地菍的用法用量 4.15 注意 4.16 各家论述 4.17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地菍的方剂 2 用到中地菍的中成 3 古籍中的地菍 1 拼音 dì niè

2 《中医大辞典》·地菍

地菍为中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录》[1]。

2.1 地菍的别名

地茄、地稔、地石榴[1]。

2.2 来源及产地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全草[1]。分布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地[1]。

2.3 性味

甘、微涩,凉[1]。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1]。

1.煎剂喷喉、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

2.治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肺脓疡,尿路感染[1]。

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1]。煎服:9~15g(鲜品30~60g)[1]。

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1]。鲜品捣敷[1]。

2.5 化学成分

叶含鞣质7.4%[1]。根含酚类、鞣质、糖类、氨基酸[1]。

2.6 理作用

本品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

3 《全国中草汇编》·地菍 3.1 拼音名

Dì Rěn

3.2 地菍的别名

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

3.3 来源

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以全草或根入。秋季采根或全草,洗净晒干。

3.4 性味

甘、涩,平。

3.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补血止血。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寞炎,肠炎,痢疾,肺脓疡,盆腔炎,出血,贫血,白带,腰腿痛,风湿骨痛,外伤出血,蛇咬伤。

3.6 地菍的用法用量

干根或全草1~2两。

3.7 摘录

《全国中草汇编》

4 《中华本草》·地菍 4.1 出处

出自《岭南采录》

4.2 拼音名

Dì Rěn

4.3 英文名

Twelve stamen Melastoma Herb, Herb of Twelvestamen Melastoma,Twelve stamen Melastoma

4.4 地菍的别名

山地菍、地茄、铺地锦、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金头石榴、地石榴、铺地菍、红地茄、落地菍、地菍藤、矮脚补翁、杜茄、土地榆、小号埔淡、铺地粘

4.5 来源

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4.6 原形态

矮小灌木,高1030cm。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26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先端急尖,基部广楔形,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花梗210mm;花5数,花萼管长约5mm,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长23mm,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花瓣淡紫色至紫红色,鞭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1.22cm,宽11.5cm,先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短者隔不伸延,隔基部具2小瘤;子下位,先端具刺毛。蒴果坛状球形,平截,近先端略缢缩,内质,不开裂,长79mm,直径约7mm,宿存萼被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4.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m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为酸性土壤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4.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生长适且温度为2530℃。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低洼积水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79月果实分批成熟,选择、二批饱满的果实,搓去果皮,洗净,将种子稍晾干后,立即播种。直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每穴播810颗种子,覆土2cm,浇水。

田间管理 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定苗,每留45株,定苗后至封行前,每年追肥4次,春、夏、秋季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冬季追施草木灰或堆肥。每次追肥后进行培土。

4.9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四棱形,多分枝,长1025cm,直径12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扭曲,有纵条纹,节处有细须根。叶对生,深绿以,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仅上面边缘和下面脉上生极疏的糙伏毛。花棕褐色,萼筒5裂,花瓣5。气微,味微酸涩。

4.10 化学成份

本品叶含鞣质7.40%[1]。

4.11 性味

味甘;涩;性凉

4.12 归经

归心;肝;脾;肺经

4.13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高热;肺痈;咽肿;牙痛;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毒蛇咬伤

4.14 地菍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4.15 注意

《闽东本草》:孕妇忌用。恶麦冬、硫黄、雄黄。

4.16 各家论述

1.《生草性备要》:叶,煎水,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蛇伤。

2.《陆川本草》:止血,解毒,消炎。治出血,痢疾,疮痈溃烂红肿。

3.《闽南民间草》:清热解毒,后血消疝。治赤白痢,产后腹痛。

4.《闽东本草》:治痛经,崩带,血痢,痔痿,风疹,疝气。 4.17 摘录

我也会买。因为这里面有丰富的氨基酸,还有多种维生素,而且含钙量高,主要的是还可以吃到小时候的味道,算是一种满满的回忆。

请问们,这是什么植被?

地稔,又叫铺地锦、野落茄、地石榴、山地稔。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披散或匍匐于地面的一种半灌木,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地表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

果实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还包含了蛋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含有磷镁钠钾钙铁锰铜锌等多种微元素,还是天然的补钙品。地稔能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常常用于水肿、痛经、崩漏、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痈肿、疗疮、痔疮、赤白血痢疾、黄疽、带下、产后腹痛、毒蛇咬伤等病症。

地稔根,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那么,地稔根有什么功效?地稔根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稔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名】地稔(菍)根 direngen

【别名】山地稔根、铺地锦根、地茄根。

【英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来源】野牡丹科植物地稔的根。

【植物形态】披散的匍匐状亚灌木。茎多分枝,近地面匍匐生长,长10~30厘米。叶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8~20毫米,顶端短尖,基部,有3~5条主脉,只在叶面边缘和叶背脉上有稀疏的粗毛;叶柄长2~4毫米。夏、秋季开花;花两性,1~3朵生于枝端,直径约2.5厘米;萼管长约5毫米,被短粗毛,萼片披针形,比萼管短;花瓣5片,倒卵形,紫红色,长1~1.4厘米;雄蕊10枚,花顶孑L开裂,有延长且2裂的隔,子房下位,5室。浆果圆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被粗毛。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草坡、林缘及灌木丛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广东及长江流域以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短段,晒干。

【材性状】不规则圆柱形短段,常弯曲,有分枝,长3~6厘米,直径4~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栓皮剥落后呈淡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红棕色小髓。气微,昧淡微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络、收敛止血。属止血分类下的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用量5~30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腰腿痛、产后腹痛、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主要成分】含酚类、鞣质、氨基酸及糖类。

【使用】孕妇慎用。

植物地菍是长什么样子的?

地稔,又叫铺地锦、野落茄、地石榴、山地稔。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披散或匍匐于地面的一种半灌木,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地表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

果实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还包含了蛋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含有磷镁钠钾钙铁锰铜锌等多种微元素,还是天然的补钙品。地稔能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常常用于水肿、痛经、崩漏、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痈肿、疗疮、痔疮、赤白血痢疾、黄疽、带下、产后腹痛、毒蛇咬伤等病症。

地稔根,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那么,地稔根有什么功效?地稔根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稔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名】地稔(菍)根 direngen

【别名】山地稔根、铺地锦根、地茄根。

【英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来源】野牡丹科植物地稔的根。

【植物形态】披散的匍匐状亚灌木。茎多分枝,近地面匍匐生长,长10~30厘米。叶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8~20毫米,顶端短尖,基部,有3~5条主脉,只在叶面边缘和叶背脉上有稀疏的粗毛;叶柄长2~4毫米。夏、秋季开花;花两性,1~3朵生于枝端,直径约2.5厘米;萼管长约5毫米,被短粗毛,萼片披针形,比萼管短;花瓣5片,倒卵形,紫红色,长1~1.4厘米;雄蕊10枚,花顶孑L开裂,有延长且2裂的隔,子房下位,5室。浆果圆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被粗毛。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草坡、林缘及灌木丛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广东及长江流域以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短段,晒干。

【材性状】不规则圆柱形短段,常弯曲,有分枝,长3~6厘米,直径4~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栓皮剥落后呈淡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红棕色小髓。气微,昧淡微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络、收敛止血。属止血分类下的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用量5~30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腰腿痛、产后腹痛、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主要成分】含酚类、鞣质、氨基酸及糖类。

【使用】孕妇慎用。

地稔根的习性

地稔,又叫铺地锦、野落茄、地石榴、山地稔。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披散或匍匐于地面的一种半灌木,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地表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

果实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还包含了蛋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含有磷镁钠钾钙铁锰铜锌等多种微元素,还是天然的补钙品。地稔能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常常用于水肿、痛经、崩漏、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痈肿、疗疮、痔疮、赤白血痢疾、黄疽、带下、产后腹痛、毒蛇咬伤等病症。

地稔根,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那么,地稔根有什么功效?地稔根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稔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名】地稔(菍)根 direngen

【别名】山地稔根、铺地锦根、地茄根。

【英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来源】野牡丹科植物地稔的根。

【植物形态】披散的匍匐状亚灌木。茎多分枝,近地面匍匐生长,长10~30厘米。叶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8~20毫米,顶端短尖,基部,有3~5条主脉,只在叶面边缘和叶背脉上有稀疏的粗毛;叶柄长2~4毫米。夏、秋季开花;花两性,1~3朵生于枝端,直径约2.5厘米;萼管长约5毫米,被短粗毛,萼片披针形,比萼管短;花瓣5片,倒卵形,紫红色,长1~1.4厘米;雄蕊10枚,花顶孑L开裂,有延长且2裂的隔,子房下位,5室。浆果圆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被粗毛。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草坡、林缘及灌木丛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广东及长江流域以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短段,晒干。

【材性状】不规则圆柱形短段,常弯曲,有分枝,长3~6厘米,直径4~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栓皮剥落后呈淡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红棕色小髓。气微,昧淡微涩。

【性味归经】性平,味微酸、涩。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络、收敛止血。属止血分类下的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用量5~30克,煎服。用治风湿痹痛、腰腿痛、产后腹痛、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主要成分】含酚类、鞣质、氨基酸及糖类。

【使用】孕妇慎用。

耐旱,耐瘠,喜半荫且可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具一定程度的耐践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