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什么时期

扩展资料《家在东北》收录于2004年12月发行的专辑《两只蝴蝶》中。2004年,庞龙凭借唱功受邀演唱刘晓庆制作的电视剧《281封信》的主题歌及插曲三首,主题歌《杯水情歌》和插曲《两只蝴蝶》。

19所以使东北的女孩虽然美丽娇俏率真可人,却也比江南水乡的妹子了许多。36年秋。

松花江上创作时间 松花江上作词是谁松花江上创作时间 松花江上作词是谁


松花江上创作时间 松花江上作词是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一首的抗日歌曲,创作于1936年秋。这首歌曲诞生于西安,被称为“三部曲”之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泛传唱,风靡。词曲作者是张寒晖。这首歌曲以深情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抗日的坚定信念,成为那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歌曲《松花江上》原唱

风吹了窗户每年给朝廷的贡品中,包括上等的“黄烟”,这是促使关东黄烟大量种植的原因。关东早年的特产,主要是大豆、木材、烟叶和麻。据《吉林地志》载:在关东,烟是仅次于木材、大豆的重要物产,在俗称“南山沟”的桦甸和敦化、蛟河、敦化北、额穆等地,出产的烟最多。关东烟叶有独特的香味,很受内地老的喜爱。明清时关东烟叶就运销内地,年运量有百万斤左右。敞起来

歌曲《松花江上》原唱是殷秀梅 拓展知识: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 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之谱曲;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改编或翻唱。 而唱法又分为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领唱、齐唱或合唱。

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全方位的听觉享受,优美的旋律使人能够产生高尚的想法,丰富人类的感情,促进他们理解人类情感的深邃内涵,达到心灵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契合。 歌曲是音乐艺术中规模最小、篇幅最短、形成最早和影响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歌曲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共同度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悠悠岁月。歌曲深深地扎根,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人们用来陶冶情的方式。

赵本山演唱的东北三大怪词曲作者是谁?

直唱得老大爷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蓝璞,字含晖,河北定县人(今河北省定州市)。

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 1930年在北平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1946年3月11日,被誉为“艺术家”的张寒晖病逝。

作词:赵春峰

作曲:赵春峰

演唱:赵本山

发行时间:19年

三怪来由:

任何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是与当地的环境离不开的,这东北的第三怪也是如此,因为东北的冬天非常冷,当人们在外面劳作的时候,为了驱除寒气,人们就往往抽上一带旱烟,这根本就不关乎男女的问题,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烟有防蛇、防蚊虫的作用。早期的长白山区,为开发而来的各族先民及在大山里淘金、放排、挖参、狩猎的人们,劳作歇息时抽烟,吐出的烟雾能使毒蛇惧怕,不敢靠近人。同时,烟袋油子—— 一种积存在烟杆和烟锅里的“膏”,也能放出强烈的气味,使毒蛇闻而生畏。这就大大帮了山里人的忙,无形中要求入山的人必须会抽烟。在“入草”前(进入老林子里作业),人们还要在腿布带子上抹点儿烟袋油子,以防蛇咬。 同时,烟灰还是一种民间常用的止血。在老林子里作业,万一受了外伤,人们就顺手捏一点儿烟灰抹上,既杀菌又止血。

挖参的人,更离不开烟。每当发现了人参,把头就喊“打火堆”、“点蚊烟”。这时,小打(小伙计)要给把头点上一支烟,让把头叼着边挖边抽。小打在一旁给把头扇扇子。风把烟一刮,烟味飘散在把头的周围,蚊子就不敢来叮咬,把头就会专心地去“抬参(挖人参)了。大山里的花脚蚊子很多又很厉害,用手哄赶都哄不过来,只有用烟来驱赶。

在东北,冬天的雪很大,天气很冷。行帮之人常常呆在大车店、把头屋、工棚大房子、地子、地窖子、花子房、跑腿子窝棚等地方“猫冬”。冬夜寒冷又漫长,人们干什么呢?抽烟。

抽烟是一种“营生”。大伙边抽边唠,消磨那漫漫的长夜、的光阴……这样,烟和关东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行帮外出,狩猎钻山,赶大车的在外,抽烟又可以解除一点寒冷,顺便烤烤手、嘴。

烟在关东,已遍布家家户户。

东北的冬天长大4、5个月,严酷的气候环境养成了东北人乐观豪放的性格,又别于南方人的温文儒雅,东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性格刚烈棱角分明。

生存环境的恶劣让东北人更早的知道了团结的力量,所以千百年来也养成了东北人热情好客的个性。

东北----几乎成了冰雪的代称。洁白无瑕的雪,晶莹剃透的冰,养育了这一方黑土和一群朴实的东北人。

歌词:东北有三大怪哩

三亚嘛三大怪哩呦

窗户纸贴在外

姑娘叼个大烟袋

还有那一大怪呀

你说东北怪呀怪不怪耶

哎嗨叫人儿好难猜!

窗户纸贴在外

唱起来,唱起来

日子过滴好痛快

姑娘叼个大呀大烟袋耶

一缕青丝舞起来

晚冬的姑娘呦,个个儿哩好风采啊

还有那一大怪

养个孩子吊起来

风吹着小腰儿车

摇摇晃晃,晃晃悠悠

摇摇晃晃,晃晃悠悠

一间小草房啊就成才

东北有三大怪哩

三亚嘛三大怪哩呦

窗户纸贴在外

姑娘叼个大烟袋

你说东北怪呀怪不怪耶

哎嗨叫人儿好难猜!

不是,赵本山成名是靠小品,成名后也主要是演小品。.

作者:赵春峰

赵本山—东北三大怪

作词:赵春峰

作曲:赵春峰

歌词

东北有三大怪哩

三亚嘛三大怪哩呦

窗户纸贴在外

姑娘叼个大烟袋

还有那一大怪呀

你说东北怪呀怪不怪耶

窗户纸贴在外

唱起来唱起来

日子过滴好痛快

姑娘叼个大呀大烟袋耶

一缕青丝舞起来

晚冬的姑娘呦

个个儿哩好风采啊

还有那一大怪

养个孩子吊起来

风吹着小腰儿车

摇摇晃晃晃晃悠悠

摇摇晃晃晃晃悠悠

就成才

东北有三大怪哩

三亚嘛三大怪哩呦

窗户纸贴在外

姑娘叼个大烟袋

养有那一大怪啊

你说东北怪呀怪不怪耶

赵春峰

制作

词曲作者是赵春峰

在松花江上歌曲原唱

作曲:庞龙 韩东 孔加欢

《在松花《保卫黄河》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江上》原唱是施鸿鄂。

施鸿鄂是的抒情戏剧性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生于1934年,十六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于1956年赴保加利亚深造,就读于索非亚国立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声乐系歌剧专业。196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以分获得金奖,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施鸿鄂于1962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歌剧院里担任主要演员,活跃在歌剧舞台上。由于在乐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多次被邀请到日本、德国、奥地利、美国和马来西亚等演出,举办独唱音乐会和声乐讲座。

报界赞美施鸿鄂“有着黄金般的歌喉”是“歌坛上灿烂的明星”。特别一提的是1995年,六十一岁施鸿鄂在美国斯安那州的首府巴吞鲁日市举行一场极为成功的音乐会被授予该市荣誉的殊荣。

歌曲《松花江上》创作背景介绍:

歌曲《松花江上》由张寒晖创作于1936年。当时东北已经被日军占领五年有余,大批的军民由于国军的不抵抗政策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每个人心中都积压着对日军的仇恨及失去家园与亲人的悲痛。

张寒晖经常到新城北门外东北家属寄居的地方看望学生的父母和亲人。在那里,张寒晖看到了东北同胞困苦生活的情形,听到了背井离乡的痛苦倾诉。这种场景强烈的激发了张寒晖的爱国热情,难以按捺的创作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以北方女人失去亲人在坟头的哭诉的音调为音乐素材,写成了《松花江上》这首的声乐作品。

《黄水谣》、《松花江上》、《河边对口曲》、《太行山上》的详细创作背景?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9年抗日时期。作品以宏伟的气势,寄黄河以抒民族伟大情怀,在当时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日寇入侵的决心,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巨作。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初期。钢琴部分由钢琴家殷承宗主要构思,并与作曲家刘庄、储望华联手完成;乐队配器及总谱执笔为音乐学院作曲系盛礼洪。这部作品的问世是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乐团在首演。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今天,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已冲出国门,成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音乐会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

《松花江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东三省,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

眼泪大碗茶大碗的酒汪汪啊

点评: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1935年,华北事变,蚕食华北,策划了华北5省自治。

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日本大举进攻上海。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什么歌?

歌名:《东北三大怪》

《松花江上》由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

歌词内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A试题分析:从歌词可以获悉“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指的是东北三省沦陷,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事变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炮击沈阳。由于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民歌《松花江上》正是那个时代的作品。故选A。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抗战时期有哪些经典的革命歌曲?

我的家在东北

《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松花江上》作词/作曲:张寒晖

这是一首在中广泛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抗日歌曲,歌直唱得小伙子中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声,控诉了主义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露了主义侵占东北三省,继而发动全面、残酷掠夺的罪行。

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聆听了黄河船夫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1939年返回延安后,光未然在一次联欢会上朗诵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后表示要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而其中的《保卫黄河》也很快传遍整个。

《大刀进行曲》作词/作曲:麦新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当时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孙培元(又名默心,后化名麦新)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一首歌曲,不久此歌就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此歌即为《大刀进行曲》。

《新编“九一八”小调》作词/作曲:吕骥

吕骥,原名吕展青,湖南湘潭人,自幼喜爱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吕骥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保卫马德里》、《工人歌》等。

《毕业歌》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作于1934年,最初是影片《桃花劫》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

《游击队之歌》作曲/作词:贺绿汀

“八·一三”事变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作此曲献给全体将士,首次演唱就受到热烈欢迎。

《在太行山上》作词:桂涛声 作曲:冼星海

合唱曲,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区游击队员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

有一首歌两句歌词是,我家在东北啊,松花江上啊,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哎…哟

歌曲:《家在东北》

语种:国语

原唱:庞龙

词:庞龙/孔加欢

曲:庞龙/韩东/孔加欢

专辑:《两只蝴蝶》

《家在东北》歌曲歌词

嘿 嘿 嘿 嘿 哟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哎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这首歌的歌名是《家在东北》,歌词如下:

哎…哎…

嘿…嘿哟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姑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忘记了洗衣裳

哎…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扩展资料

《家在东北》是由庞龙、孔加欢作词,庞龙、韩东、孔加欢作曲, 庞龙演唱的歌曲 。该曲收录于2004年12月发行的专辑《两只蝴蝶》中。

创作背景

2004年,庞龙凭借唱功受邀演唱刘晓庆制作的电视剧《281封信》的主题歌及插曲三首,主题歌《杯水情歌》和插曲《两只蝴蝶》如今已经在大街小巷和网络上开始传唱,被资深音乐人和发行方认为必火无疑。

家在东北

歌手: 庞龙

专辑: 《两只蝴蝶》

发行时间: 2004-12-01

家在东北 - 庞龙

词:庞龙/孔加欢

曲:庞龙/韩东/孔加欢

嘿 嘿 嘿 嘿 哟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哎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家在东北 - 庞龙

词:庞龙/孔加欢

曲:庞龙/韩东/孔加欢

嘿 嘿 嘿 嘿 哟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大碗茶大碗的酒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哎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歌名:《家在东北》

作词:庞龙 孔加欢

歌词:哎…哎…嘿…嘿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大碗茶大碗的酒左邻右舍在两旁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哎…哟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哎…哟哎…我的家在东北我的家在东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哟我的家在东北

歌名:家在东北

歌手:庞龙

专辑:两只蝴蝶

哎… 哎…

嘿…嘿哟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 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 那也得喝二两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忘记了洗衣裳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忘记了洗衣裳

哎…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歌曲:家在东北

歌手:庞龙 专辑:两只蝴蝶

哎…哎…

嘿…嘿哟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姑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忘记了洗衣裳

music

哎…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这首歌的歌名是《家在东北》,歌词如下:

哎…哎…

嘿…嘿哟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姑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忘记了洗衣裳

哎…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扩展资料

《家在东北》是由庞龙、孔加欢作词,庞龙、韩东、孔加欢作曲, 庞龙演唱的歌曲 。该曲收录于2004年12月发行的专辑《两只蝴蝶》中。

这首歌的歌名是《家在东北》,歌词如下:

哎…哎…

嘿…嘿哟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更加思念他姑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忘记了洗衣裳

哎…

松花江上啊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