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怎么种那么多玉米
因为,云南属于云贵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且干湿季分明,且雨季较短,山腰上或无河流的坝子农用灌溉用水紧张,山区作物大多看天吃饭,而玉米抗旱能力较强,且管理粗放,再者少数民族家畜较多,玉米是主要饲料之一!所以玉米在云南种植面积较大,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云南怎么种那么多玉米,在哪些地方大规模种植?
云南怎么种那么多玉米,在哪些地方大规模种植?
云南怎么种那么多玉米,在哪些地方大规模种植?
地处南方地区,云贵高原上,,地形崎岖,多山坡,,气候温暖湿润,适于玉米土豆的生长
玉米一般在哪些地方大规模种植?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那么它一般在哪些地方大规模的种植呢?大家请看我接下来详细地分析。
一,玉米大规模种植地区
我国的玉米产区分布广泛。玉米带横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地等不同自然条件下。北方的辽、冀、黑、蒙古、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八省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0%以上,尤其是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玉米年播种面积900 - 1000万公顷,属于正常水平。玉米年产量约为5000 - 6000万吨,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40%。是我国的玉米商品粮产区。华北黄淮地区(、天津、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多年生玉米播种面积900 - 10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约2800 - 30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产量的20%,但商品率低于东北。
二,玉米种植的主要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农产品的种植和研发,和投资基金在逐年增加。玉米作为常见的农产品之一已被广泛研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玉米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玉米品种的转化和产量的增加是技术改良的结果。不仅如此,我国还大力推动农民种植优质玉米品种,并不断扩大玉米种植规模。
二,玉米种植主要的注意事项
(1)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种植尽可能多的玉米幼苗,是农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密植技术实现了这种可能性,提高了单位面积生产力。(2)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天敌是大型病虫害。新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进行了植物病虫害的研究。通过改变玉米基因,提高玉米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我觉得玉米一般在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和黑龙江的地方大规模种植。
在北方地区的种植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一些地方,种植的面积是非常大的,质量也非常的高。
2019年经济形势好不好 [新形势下我县玉米生产发展对策]
平昌县地处川东北山区地带,幅员面积2 223km2,总耕地面积57.9万亩,其中水稻田33万亩,旱地24.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74亩。我县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常年产粮32.22万t,油料29.3万t,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玉米是粮食和饲料作物,随着其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已成为一种农产品加工的战略性资源。玉米是我县第二大粮食作物、位的饲料作物。玉米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我县实际,准确定位玉米生产发展现状,及时确定解决玉米生产发展的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国内外市场变化和平昌玉米生产的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平昌玉米生产发展现状
1.玉米面积恢复性增长,单产比较稳定我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左右,总产12万t,其中正种面积20万亩左右,增种面积8万亩左右。从2004年起,玉米面积恢复性增长,到2008年,已由2001年的20.5万亩增加到30.6万亩;从2000~2008年9年间,平均亩产达435.3kg,比2001年平均亩产305.3kg提高了130kg,总产达到10万t以上。种植面积少的是2001年,面积20.5万亩,其中正种面积14.9万亩,增种面积 5.6万亩;种植面积是2008年,面积30.6万亩,其中正种面积23.6万亩,增种面积7万亩。平均单产是2000年达561.4kg,是2001年仅305.3kg。从我县耕地使用现状和潜力来看,玉米面积趋于稳定,依靠单产提高总产尚有较大潜力。
2.玉米实用种植技术推广较好一是扩大了良种比例,以高产、稳产、优质为基础,推广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主,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推广甜、糯、黑、爆裂、多彩等特种专用玉米,全县玉米良种普及率达到了;二是扩大了地膜栽培。每年推广地膜栽培面积达10 000亩以上;三是扩大了改制改旱面积。全县20万亩正种玉米面积基本上都实行了“麦――玉――苕(豆)”、“芋――玉――苕”、“菜――玉――菜”等间套种植模式。每年都有2~3万亩的水稻田改旱,实行了“麦――玉――苕(豆)”间套种植模式;四是扩大了以“增温育苗、壮苗早栽、重施底肥”为主的配套技术普及面,其普及率已达80%以上。
二、玉米发展前景及潜力
1.玉米需求呈刚性增长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省玉米的饲料需求已达到高峰稳定期。据统计,近年全省出栏肉猪超过8 500万头,以平均料肉比3∶1、每头100kg计,需要饲料2550万t以上。其中农户分散饲养出栏约8 000万头,消耗饲料2 500万t,农民直接饲喂玉米约占饲料用量的30%,年消耗玉米750万t;规模养殖约500万头,主要消耗加工配合饲料150万t,在加工配合饲料中以玉米占60%计,消耗玉米90万t。两项相加,年稳定消耗饲料玉米840万t以上。加之酿酒和淀粉等加工用玉米快速增长,2008年用量已超过200万t,从而使玉米的总体需求呈现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玉米消耗总量将从目前的1 200万t提高到1 500万t以上。我县年出栏肉猪超过100万头,每年需饲料30万t,农民直接饲喂玉米约占饲料用量的50%,年消耗玉米15万t;而全县年产玉米仅12万t,缺口3万t。
2.玉米价格将持续上涨,供不应求①上玉米出口量逐步减少。由于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玉米深加工发展迅速,市场玉米贸易量明显减少。以出口占主导地位的美国为例,2006~2007年度美国玉米的工业消费量同比增加1 419万t,达到8 992万t,与全部进口国玉米饲料消费量9 960万t相当,而且在目前102条燃料乙醇生产线基础上还将再新建30条,美国玉米出口量必将继续下降;②我国玉米主产区基本结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国内玉米深加工能力大幅增加,东北玉米进入“紧平衡”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玉米深加工能力已经达到4 000万t,实际加工消耗玉米2 300万t,2006年实际消耗玉米2 700万t,2009~2010年同样将会保持快速增长;③40多个亚非长期缺粮,加之日益频繁的灾害导致主产国粮食欠收,加剧了玉米的缺口。
3.玉米的应用价值较高玉米不仅产量高,产值更高。它的食用价值比不过小麦,但从畜牧业、医、加工等行业来看,高于其它任何粮食作物。从产值来看,以玉米为100,大豆为78.8%,小麦为67.2%。尤其是它的饲用价值,是畜牧业的优良饲料,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地上部茎叶籽实营养丰富,每100kg玉米籽粒含有136.7个饲料单位,高于谷子、高粱和小麦,饲喂家畜后,能显著提高其繁殖力和泌乳力。目前玉米在各种家畜饲料配方中占70%左右,特别是玉米青贮后植株茎叶仍保持青绿,酸香适口,家畜喜食,在冬季缺草季节,是经济有营养价值的多汁饲料。
4.玉米种植比较效益高我县玉米常年单产在430kg左右,2008年平均亩产454kg,按玉米单价1.8元/kg计,亩平产值817.2元。2008年每亩化肥费用为60.65元,每亩农家肥费用为10.49元,每亩人工成本150.45元,每亩土地成本为30.94元,加上种子、畜力、农费等,2008年每亩玉米生产成本为351.84元。2008年亩平净利润为465.36元,农民收益每亩为657.24元。
5.玉米的增产潜力较大目前全县玉米单产水平是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6.15kg的89.5%。而通过良种、良法、良壤、良灌集成配套创造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我省浅丘区试验,玉米亩产达到757kg,在盆周山区亩产达到923.2kg,超过现有生产水平的1倍以上。因此,通过进一步选用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推广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突破性高产栽培技术、组装集成综合增产技术及节灌农机具新产品等,将全县玉米单产提高30kg、总产达到14万t以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玉米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先进种植技术到位一是农业技术人员匮乏,全县43个乡镇专业技术人员70人,每个乡镇平均不到2人,每个人要负责8 000亩的技术服务。由于面宽量大,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很难落到田间地头;二是农村青壮年农民缺乏,由于种植业的比较效益相对于外出务工低得多,95%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村现有在家务农的大都是老年人,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弱,故一些新的种植技术推广困难。
2.玉米品种多、杂我县玉米种子年均用量达500t,但没有当家品种,每年的玉米品种多达70~80个,单个品种用量多达100t,少则几百kg。同时,玉米品种的品质较,没有专门的饲用品种、医用品种和食品加工品种。
3.玉米生产不平衡一是面积不平衡,玉米种植面积年度之间波动较大,一般相2万亩左右,个别年度相5万亩以上;二是单产不平衡,年度之间一般相20kg左右,大的相100kg以上。
4.玉米商品率不高我县没有玉米深加工企业,也没有饲料加工企业,加上农民惜售,每年所产玉米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就地转化用于养猪等养殖业。即便如此,每年仍需从外地调入上千t玉米,以满足养殖业的需求。
5.中低产土地面积太大我县宜耕旱地面积24.9万亩,而中低产土地面积就高达17.4万亩,占70%。
6.农业基础脆弱平昌属于春旱、夏旱、伏旱高发地区,三旱发生频率高达85%以上,有人形容平昌是“十年九灾,十灾九旱”。蓄水能力小、旱灾频繁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农作物对降水的利用率不足30%。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6 169处,蓄引提总水量8 558万m3,其中有效水量7 110万m3,全县耕地总面积57.9万亩。水利工程涉及灌溉面积仅22.34万亩。农业人均有效水量仅92.6m3;亩平有效水量仅106.6m3,人均有效灌面仅0.28亩,有效灌面占总耕地面积的32.6%,属典型的缺水旱山农业大县。
四、对策及建议
按照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畜牧业的发展的需要,玉米生产应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玉米产业总体效益和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质量,增加产品效益为核心,以优化玉米品种结构,提高玉米转化率为重点。
1.更新观念,加强玉米综合利用
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应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出的全部生物量的价值来衡量,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玉米栽培目标及利用价值。一是更新“重稻轻玉”为“稻玉并重”的观念。在高产稳产农田的分配上增大玉米的比例,在有限灌溉水的利用上增加玉米的灌水用量。正所谓“水稻丰收吃饱饭,玉米丰收鱼肉蛋,水稻玉米双丰收,全面早实现”;二是更新“玉米是粗粮”为“经济作物”的观念。要牢固树立玉米是粮食、饲料、医、食品等多用途经济作物的观念,积极发展玉米综合加工利用,提高转化效益。据资料介绍,3t玉米能生产1t酒精,同时还可得到189kg玉米蛋、270kg玉米纤维蛋白饲料、900kgDDGS饲料(全价干酒糟颗粒饲料),获利是玉米籽粒产值的3.3倍;三是更新种玉米“只用籽粒”为“综合利用”的观念。据研究,玉米籽粒的生态生产潜力12.5%~15%,而玉米整株通过动物转化的潜力高达75%。我县玉米年产秸秆约18万t,若其中1/3秸秆即6万t通过整株和茎叶青贮或氨化处理作为生物饲料,即相当于节约饲料粮1.5万t以上。而且,我县寡照高湿的生态生产条件更有利于发展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优质青贮玉米。
2.依靠科技,调整玉米种植结构
目前,我县玉米主要以收获籽粒为目的,而玉米秸杆全部作为燃料烧了。必须通过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发展青饲青贮玉米,增加生物饲料,减少籽粒玉米消耗。“寡照”一直是籽实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却是植物营养体生长的优势条件。一方面,在秋闲地大力发展专用青贮玉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有幼龄果桑地2万亩左右,田边(埂)滩涂地约4万亩。可选用耐旱、耐瘠、耐低温的饲草型玉米新品种,预计种植面积可达到5万亩以上,可促进草食动物发展,可节约籽粒玉米3万t以上。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即活棵成熟玉米。籽粒用于养猪,秸秆青贮后作为草食动物饲料,预计每年可提供相当于籽粒饲料1.5万t以上的青饲料。
3.搞好,推广新技术当前加快玉米生产发展,主要途径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普及以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大力推广“一增四改”技术(即: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种优质品种、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露地栽培为半膜覆盖膜际栽培),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大力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搞好玉米密度展示、新品种高产竞赛、增密现场观摩、青贮玉米,同时强化宣传培训,开展技术指导。
4.积极创新玉米生产体系以公司+农户、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等组织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玉米区域化、专用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玉米种植生产体系,健全售后服务和质量溯源工作,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能力。
5.建设专用玉米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已不是单纯的粮食作物,而成为医、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为了提高我县玉米的商品转化率和技术含量,可以建设5万亩的医或食品加工用的专用玉米基地。
6.依靠项目,加大中低产农田的改造力争在5~8年的时间,依靠的农发项目把我县的17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成稳产高产农田。
(通联:四川省平昌县农业局636400)
广东适合种植什么品种的玉米呢?
对于我国不同地区种植玉米品种大不相同,主要是由于我国各地气候,以及土壤等各方面的影响。
玉米分类比较复杂,主要有2种分类方法:
(1)按籽粒形态与结构: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性和粉质型等
(2)按用途与籽粒组成成分:普通玉米、特用玉米。
其用玉米又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等。
在广东表现比较好的品种比较多,其中普通玉米包括:
农大108、郑单958、阳单82、粤农9号、粤农19号、粤单2号等
甜玉米包括:新美夏珍、粤甜16号、粤甜13号、粤甜15号、农甜168、华宝8号、广甜2号、粤甜10号等
糯玉米包括:京科糯2000、广糯1号、粤白糯3号、粤紫糯3号、粤彩糯1号、仲糯2号等。
登海605玉米种
登海605玉米是由山东登海种业选育的,虽然是一种普通的玉米品种,但是有着适应性广、矮杆抗倒、稳产高产等优点,在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浙江等地都可以进行种植。登海605的株型紧凑、果穗筒型、抓地十分牢固。
登海605玉米种
登海605玉米一般平均亩产1800斤左右,平均亩产2083.64斤,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品种,具有非常高的增产潜力。
而且,登海605玉米品种具有适应范围广,茎秆弹性强,根系发达,矮杆抗倒等特性。
该玉米新品种适宜在我国黄淮海、浙江、宁夏、甘肃等90%以上的玉米主产区种植。
2011年至今,登海605玉米品种已在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湖南、河北、浙江、河南、安徽、甘肃、宁夏等省市区推广,种植面积达4402万亩。
登海605玉米种子审定公告
登海605玉米自2010年首次通过审定以来,先后通过了山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审定。该品种由山东登海种业选育,2010年经过国审,编号为国审玉2010009,在2012年通过浙江审定,在浙江的审定公告如下:
审定编号:浙审玉2012006
品种名称:登海605(原名:DH605)
作物类别:普通玉米
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51×DH382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株型紧凑,穗位较低,种植密度亩栽35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宜浙江省种植。
登海605玉米品种特征介绍
成熟期早
登海605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春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该生长期时间均与对照品种相当,对下茬作物的种植没有任何影响。
矮杆抗倒
登海605玉米在黄淮海区种植,平均株高株高~259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
登海605玉米种在春玉米区种植,平均株高266~276cm,穗位高106cm,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而且,该玉米气生根多而粗,抓地牢固,抗倒伏能力特别强。
综合抗病性好
该品种中抗大、小斑病,高抗丝黑穗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感弯孢病。所以登海605玉米是一种综合抗病性特别好的玉米新品种。
穗大穗粗
登海605玉米品种的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平均20.9厘米,长可达25厘米。它的穗行数16~18行,可达20行,行粒数平均38.4粒。
产量表现
登海605玉米在黄淮海夏播种植,全生育期101天,测产结果平均亩产1097公斤。
2010年省玉米区试平均亩产481.7公斤,登海605玉米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9.9%,达极显著水平。
2011年省玉米区试平均亩产485.2公斤,比对照增产19.1%,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83.5公斤,比对照增产24.5%。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0.7公斤,比对照增产10.9%。
登海605玉米种的栽培要点
①登海605玉米需要肥水较好的中等以上土壤的地,种植距离60406535或者等距离50cm,株距24cm,每亩密度5500株左右。病虫害防治,生育期时间长需要及时观察。
②登海605玉米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该玉米品种也可在浙江省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通辽市≥10℃活动积温2900℃以上地区春播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