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缠论和波段理论一样吗?波段理论是五个阶段,缠论是一买二买三买和一卖二卖三卖六个阶段,有什么不同
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见下图)不一样。.........../......../............../..../.......9......区别如下:
缠论顶分型赚钱方法 缠论中的顶分型和底分型训练
缠论顶分型赚钱方法 缠论中的顶分型和底分型训练
波浪理论名气很大,但它的弱点是事后才能数得清,实用价值不大。缠论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但它的形态是明确的,底背驰(底分型)就买,顶背驰(顶分型)就卖,错过点一,还有点二点三,易学易懂易用。
缠论具体作怎沫作?
一段,4跌破2,种情况,6没新低,所以3到6不成一段。缠论关于股票作的大概有4类,同级别分解、中枢、分型、均线参照一般K线图关于顶分型与底分型的定义,可以确定特征序列的顶和底。注意,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只考察顶分型;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只考察底分型。。一般情况下,同级别分级、中枢用在比较小级别的分析上,分型和均线放在稍大级别的预判上,同级别分解和中枢是比较的一套分析系统,两者相互影响。
缠论特征序列有什么用
...........................................................特征序列的元素要探讨包含关系,首先必须是同一特征序列的元素,这在理论上十分明确的。由上面的分析知道,在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者已经被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但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7............../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
缠论基础三:线段
与缠论有关的结合律有三种: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S1X1S2X2S3X3…SnXn。容易证明,任何Si与Si+1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Xi与Xi+1之间并不一定有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线段划分定理:线段被终结,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终结。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终结的充要条件,就是形成新线段。
1、线段至少有连续的三笔(可以更多),但并不是连续的三笔就一定构成线段,这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如图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
2、线段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从向上一笔开始的线段,其终结也是向上一笔,其顶一定大于笔的底,故该线段是向上的;同理从向下一笔开始的线段,其方向也是向下的。如图。
3、和笔一样,从顶分型开始的线段,其终结一定是底分型;反之亦然。所以构成线段的笔数一定是奇数。
4、用S代表向上的笔,X代表向下的笔。
序列X1X2…Xn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Xi为该特征序列的元素;序列S1S2…Sn成为以向下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Si为该特征序列的元素。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5、线段划分定理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形成新线段,原线段才结束(确定)。如图是两线段组合的基本形态(这里的形态是不充分的)。
线段划分的标准:
在标准特征序列里,构成线段终点分型的三个相邻元素,只有两种可能:
种:特征序列为顶分型中,第1和第2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底分型反之亦然。
第二种:特征序列为顶分型中,第1和第2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点开始向下一 笔开始形成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意味形成了新的线段),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底分型反之亦然。
线段划分的程序:
首先搞清楚特征序列,然后搞清楚标准特征序列,是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与底分型。而分型又以分型的元素和第二元素间是否有缺口分为两种情况。一定要把这逻辑关系搞清楚,否则一定晕倒。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两种情况去考察线段划分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
特征序列的分型中,元素就是以该设转折点前线段的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折点开始的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因此,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缺口,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否则就是种,然后根据定义来考察就可以。
换一种思考方式:就是把线段的特征序列的元素,看成是K线;然后按K线的包含关系处理,就成了标准特征序列;看这标准特征序列的元素等同的K线是否有顶分型和底分型:有顶分型和底分型,那么这个顶分型和底分型就形成了新线段,原线段终结,否则原线段延续。
一个实例:如图,6属于种情况,所以6是线段结束;同理15也属于种情况;9-10和11-12是包含关系,处理后为等同于11-10,所以点11不是线段的分界点;故该图有三段,分别是1-6,6-15和15-20。
关于缠中说禅理论的一些疑问,级别越大的作是否对笔的要求更高,比如说有些K线,似乎是可以看做顶分型的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包含的问题。上面的分析知道,在这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者已经被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但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元素间,肯定是同一性质的东西,或者就是原线段的延续,那么就同是原线段的特征序列中,或者就是新线段的非特征序列中,反正都是同一类的东西,同一类的东西,当然可以考察包含关系。禅师非常厉害。
任何周期如图四:果划分段都要从分型开始,分型有各种各样的包含关系,要很严格。
几年前熟练使用波浪理论后,对波浪周期间的关系跟踪了很久,发现走势终结前的波浪非常不可测,并且周期间的关系也不象书中讲的具备一致性,走向可能一致但不同周期波浪告诉你的未来可能完全相反。
在一个30分钟中枢后的上升可以以任意的低周期趋势终结,并非是降低一级周期的趋势,如15分钟,这就不具备作性了。最开始缠论讲过周线的二买是由日线的一买产生的,也就是所有买点都可以归结为类买点。上边两段是是矛盾的。然后我翻阅缠论高手的文章,都是不拘泥笔或段,甚至很多人的分型都不太在意。
缠论最初的吻可能感觉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加上MACD,已经构成了非常好的作方式。一买和二买是的入场方式。
说这些只想做个交流,理论其实都是为实盘服务的,如果太复杂了,意义也就不大了。从分型开始—笔—段—中枢—扩展震荡延伸,到不同周期。其实缠论后边越来越象科学理论了,而前半段简洁实用,跌—盘—跌,背离,买入......
缠论的精髓是什么?
缠论的精髓在于“走势终完美”。走势终完美在理论上解决了所有公开的自由经济的金融证券市场,所有走势都是可以的。
缠论的核心就是几个结合律。当走势到达一定程度,这些结合律使得一个走势可能完成的情况“极端的明确与狭小”。所以学好如果1高于等于b,那必需包含处理,就是一段。结合律,才可以在走势的判断上有硬功夫。
1、包含K线分型结合律;包含K线分型结合律,走捷径的按照缠师的简单包含于是就寻找能够解决周期关系的书,找到了缠论,缠论最初讲的中枢,并且很简洁,后续逐步衍生出笔和段,然后是K线分型。还涉及中枢震荡、延伸、扩展生长等等。从分型的方式到笔再到线段,然后才是中枢。越讲越复杂。K线处理已经足够,
2、笔结合律;笔结合律是最基础的。不搞清楚笔结合律,缠论就无从谈起。
3、走势结合律。以上两个结合律是走势定义的部分起始函数A0=f1(B)。而走势结合律则是走势定义的第二部分递归函数An=f2(An-1)。对于走势必读和必谈的当然就是走势结合律f2。这也是缠论最精彩、最数学、艺术性的地方。
缠论中关于线段的探讨
......................4缠论中关于线段的探讨 不行,这样就是标准的三线段了。-a-0与前面的向上线段是第二种破坏,然后你给条件1比b低,那就是种情况的破坏,即在0-3线段破坏了-a-0线段,那么前面的向上线段也要结束,这例子缠师在课中说明过。
solidworks关于线段的合并关于缠论线段的划分
A到B一段,B之后的向上走势还没被确认结束
缠论线段的划分
你还在纠结于笔,线段,中枢的划分么?这就好比语法,我汉语说多了,就忘了语法了,但是说汉语很少出现语法错误。多看看历史图,就有感觉了,不必拘泥于这些细节。——一个用缠论在熊市依然能盈利的山野村夫
3种选择
1、全部用一个3D草图画
2、在应用特征时用SectionMar选取不同属一草图的线段来组合为一线段
3、使用曲线工具的组合曲线来组合为一线段
建议用种,规范化建模对日后模型修改帮助很大。
一道关于线段的题
1.不存在点P.使它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等于4cm,两点间距离以线段为最短.
2.当点P到A.B的距离之和等于5cm时点P的位置应线上段AB上.
关于线段的资料
要分析和划分线段,首先要讨论划分的边界条件,此四篇中的讨论统一采用以下边界条件:
1、不讨论分笔是否正确,分型和笔的概念是线段次级别的知识,不线上段讨论范围之内;
2、所有图例中1-2-3-4皆为已成立的线段,对于这个边界条件是无条件遵守的,纠缠于前面的走势如何没有任何意义。所谓前面的走势,已经在其后的所有变化中举出,那种为连绵不绝而连绵不绝的自己去连绵不绝吧;
3、所有的线段特征序列在判定线段被破坏前,取同一个方向,当线段被滞后判断结束后,才产生新的特征序列。这个条件很多人搞不懂,这只是没有实际去划分的结果;
4、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上,向右处理,不包含之前已确认完成的线段的特征序列;
5、所有图形中的高、低点关系已经明确出现在图中,不要去设哪个点如果比另外哪个点高或者低的,如果有变化一定会列出的。
一、线段破坏的种情况
好,分析开始:
图一:
这个图还要分析的话,还是重修算了。
不过还是明确一下:线段破坏的判断点在6-7上,当6-7的一笔走出一根K跌破5,且当时走势一定能够延伸出一笔的时候,当下即可判断成立。通常的判断是在7位置底分型走出来的时候才确认,这是为了避免7的底分型一根长阳把6点包含的情形,这样的话,6这个点也要重新审视了。而一般情况下只要6-7中间K线够多,虽不是确认也够用了。
图二:
这个很明确,特征序列4-5和6-7为包含关系,经包含处理后原线段继续。
当7-8走势超过4的时候,如果一笔能够确定成立,则可当下判断。
图三:
这个也很简单,同图二当特征序列包含处理后的4-7出来仅仅是普通的类破坏,当9跌破7的时候可以当下判断。注意,这里,9不一定要破5.
来了,9只要破掉7,则一定可以判定,这里的关键在于4-7是类破坏并且4-7和2-3没有形成包含关系,所以只要跌破7线段就破坏了。
79课那个非实战图其实分析起来简单的很,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先是图一:
....................../...................8
...................../..................../
..................../..............6...../...
0......2........../............../..../....
......./......../............../..../......
....../......../............../..../.............10
...1/......../............../..................../..
............./................5.................../....
.............3......................................9.....
............................................................11
3-4是一个笔破坏,之后在走势走到7的时候,由于无法判断线段是否终结,所以特征序列可以包含处理,向下处理为3-6。当走势从7到8升破6的时候新的线段已经成立,新的特征序列也就出来了。这时,3-6这个合并过的曾经的特征序列已经不再是特征序列了,由于线段已经是反向,所以这时候的分析必须把特征序列反过来重新看。这里,经过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是4-7,由于4-7这个合并过的新笔的存在,线段延伸到了8点。9对线段的破坏也还是类的,之后走到11的时候,3-8线段被连续的3笔破坏,线段结束点在8.
在是图二:
..........................4
........................../...................8
........................./..................../.....10
......................../..............6...../....../
............2........../............../..../....../..
............/......../............../..../....../....
........../......../............../.....7................
........1/......../............../........................
................../................5.........................
..................3............................................
这里到8的时候分析与上一个相同,只是由于9没有跌破8,导致了8-9被4-7所包含,合并成特征序列4-9。线段也就延伸到了10。从3开始的向上线段变成了3笔:3-4、4-9、9-10。10之后延伸出的一笔是这个线段的笔破坏。
课文中,缠采用了比较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处理,即当类破坏一笔直接包含了前一个特征序列的起始笔,则在走出这一笔之前由于方向不明确可以采用同向特征序列结合顶底分型来分析,结果是不变的。
下面从线段破坏的构成与走势同构方面来进行分析:
还是设定线段是某一个级别的走势型别,用笔表示次级别走势:线段的种破坏,就是在走势的点的两边形成了一个次级别的中枢(笔中枢)。在图五上,这个中枢就是2-5。当接下来的次级别走势(笔)6向上走不能新高的时候是中枢震荡,这时候不能确定前走势是否结束。当走势走到7跌破5的时候,是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此中枢,接下来的走势只有两种可能(设接下来的结束点为8):8高于5或者低于5,那么根据同级别分解(想一想为什么要同级别分解?),当8高于5,则5-8中枢成立,并且方向相反,如果8低于5,则8是2-8中枢的三卖点,必然在5之下构造一个新的笔中枢,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出现,新的次级别走势型别都成立。所以缠才会说“从转折点开始,如果笔就破坏了前线段,进而该笔延伸出三笔来,其中第三笔破点笔的结束位置,那么,新的线段一定形成,前线段一定结束。”这,就是缠说这句话的证明过程。
关于线段的题目
判断题
(1).延长射线OM;( ) (2).平角是一条射线;( ) (3).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 (4).锐角一定小于它的余角;( ) (5).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 (6).一个锐角的补角与这个锐角的余角的是90°;( ) (7).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 (8).若∠A+∠B+∠C=180°,则这三个角互补;(9).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
关于线段的定义
1、错误,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有许多种,包括各种曲线和直线,所以可改为:连线两点之间的直线叫做线段。
2、正确。
关于线段的延长线
线段的延长线是射线,起点是线段的一个端点,而且有方向性,但是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