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怡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三种形状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三种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三种形状
1、把你主管这个理论来进行一个处理的话,他的一个方法就比较做多了,还是比较麻烦。
2、现在的西方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模仿萨谬尔森的叙述方式,把在生产要素分配一章中才提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作为较早的内容提前简述一番,目的只有一个:强调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和灵魂——稀缺和效率。
3、然而,如果你纵观整个经济学教科书后就会发现,实际上,类似生产可能性的理论实际上有三个:生产可能性曲线、等预算线和无异曲线。
4、之所以说三个理论是一类,是因为它们都是关于要素(资源)的分配或者说两种商品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不同的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往往用来解释、这种宏观经济行为,而预算线多用来解释个人的消费行为。
5、但是,三个理论的曲线形状却完全不同,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外凸的,无异曲线是内凹的,而预算线被看作是一条具有负斜率的直线。
6、为何三个曲线是三个不同的形态?关于直线的等预算线和需求曲线的内部逻辑矛盾,我在其它帖子中已经说明了,即在认为价格和购买量有关时无法得到一个直线型的等预算线,而如果认为价格和购买量无关的话,直线却是成立的。
7、我们定“资源”单纯地指某种原料,比如原油、矿产等等。
8、我们定生产单位消费品需要这种原料资源的量是Qx,生产单位资本品的消耗量Qy,问生产X量的消费品和Y量的资本品的资源消耗量是多少?学过乘法的小学生都会立即回答说:资源消耗量Q=QxX+QyY。
9、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经济学的论述中,提到“边界”(Frontier),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是边界,仅仅是的产量组合而不是一定要按照这样来生产。
10、反过来,如我在其它帖子中讲到过的:预算线对我们的消费是没有约束的,因为没有人要求我们进了市场就要将口袋里的钱花完。
11、也就是说对预算线应该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看法是一致的:即使用等号仅仅表示边界,真正的、完全的表述是“≥”。
12、现在再来看等效用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比较。
13、生产可能性理论透露出这样的意思:只有在边界上生产,才是对资源的最有效合理的利用。
14、然而问题是:此时是否也是一种效用化,如果是,为何表示效用的等效用曲线是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呢?《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中认为,效用函数表达为U=U(X1,X2)是错误的,两种物品的效用函数也应该是直线形式:U=UxX+UyY。
15、在2+2理论看来,效用点是可以由需求量确定的的一个点,不存在效用的无异曲线(即向往平移时线段逐渐缩短,在效用时缩减为一个点)。
16、如果这样认为,那么在形式上和前面提到的两个曲线完全一直起来了,即:I≥PxX+PyY;Q≥QxX+QyY;U≥UxX+UyY线外是显然不可能的了,因为方程的本来形式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17、所以这个问题就不用讨论了(但是对于效用问题似乎有人还有异议,认为效用有可能不是加和的,也就有可能形成1+1大于2的情况)。
18、如果是在等预算线上消费,就是说要求我们进了市场必须将钱花完,否则我们就注定是不开心的了。
19、而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只有消费癖患者才会如此,正常情况是我们需要什么就买什么、需要多少就买多少,这才符合一个理性人的行为规律。
20、如果I表示总收入的话,预算线应该表达为I=PxX+PyY+S(储蓄),这个式子和I≥PxX+PyY是等价的。
21、同样如果Q是资源存量的话,静态地看也应该有Q=QxX+QyY+Qs(资源剩余),也和前述Q≥QxX+QyY是等价的。
22、那么对应于所有资源Q和收入I可以获得的总效用U来说,与当前获得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一定是U≥UxX+UyY。
23、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当中失败之处就在于没有认识到需求量的有限性和与效用点的对应关系,在谈论需求曲线和无异曲线的时候总是把量看作是可以沿着坐标轴无限延伸的,回避何时达到效用点而行为终止这个问题。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