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涣杰的介绍
王涣杰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是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十佳少年”、第五次少代会代表。作为大队长,她组织同学们积极开展雏鹰争章等活动,是黑龙江省“雏鹰争章好少年”。她乐于助人,常年照顾孤寡老人,还多才多艺,擅长书法、舞蹈和钢琴,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 王涣杰,12岁,是黑龙江省肇东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长。曾获得“黑龙江省雏鹰争章好少年”、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十佳少年”等荣誉称号,还光荣地出席了少年先锋队黑龙江省第五次。她的书法作品在加拿大“和平杯联展”上获得金奖,在新西兰奥克兰“和平杯书画艺术联赛”上获得铜奖,在全国“冰雪情”书法大赛上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书法考级获五级证书。同时她还获得了舞蹈学院舞蹈考级一级证书,钢琴八级证书。她现在是《绥化晚报》的小记者,多次发表作文和采访的。她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同龄人的一面镜子。
黑龙江绥化晚报 黑龙江绥化晚报电话
黑龙江绥化晚报 黑龙江绥化晚报电话
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作文
在2006年11月3日,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那天雪花飘飘,银装素裹。踏雪寻梅的林妹妹——石筱璇飘然而至。胆小文静的她在大本营里勤奋好学,几经历练终于写成佳作《我的“四个一”老师》。文章构思巧妙,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爱。文中写道“我有一个当之无愧的‘四个一’老师,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一手好字让人赞不绝口;一阵阵课堂,一阵阵方便面飘香。”紧随其后的是笑话王——陈世豪,快乐宝贝——崔新月,小人精——陈昌昊,徐氏姐弟——徐小婷和徐宏亮。批成员的到来,为一点通作文大本营注入了鲜活的血液。那个冬季也留下了我们甜美的笑声。
我们要学会在认认真真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这是一点通作文大本营不变的承诺。2007年1月3日,我们又满怀喜悦迎来了第二批成员。他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在这里书写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风雪中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一篇篇佳作也相继诞生。说起李大班长,那可是鼎鼎有名,一点通作文大本营的任班长——李澄舟为一点通作文大本营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说他那帅气的外形,也不说他一口气报完满汗全席的菜名;单说他那飞扬的文采,足以令人拍案叫绝。其代表作品《老师,我想对您说》文中写道“老师,您知道吗?您的快乐就是我们81人的幸福。”文笔朴实无华,感人至深。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妈拔草神功》《赵半仙之记》《尝烟的滋味》《帮姥爷长头发》这些文章都出自他手。读后让人耳目一新,他也因此成了学生眼中的骄子,老师心中的得意门生。一向被同学们视为“修理工”的马玉涛竟出人意料地写出上乘之作《小黑人》,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此文已在上海市《作文世界》发表。这是我们海伦的骄傲,这是一点通的硕果。2007年3月冰雪聪明的杨世慧走进了一点通,其代表作品《我的姥爷》描写人物形象生动。加油!世慧!用你的智慧去打扮多姿多彩的世界,让世界因你而美丽。
到了2007年6月,郝雪来无意触“电”参加本市现场作文大赛。赛场上她思如泉涌,大笔一挥,写下《我的梦想》,文章想象奇特,语言清新,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她也在700多名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佳作奖。此文在绥化晚报上发表。她的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活泼。曾有多篇文章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实验小学内她已成为一名作文小明星。2007年7月18 日,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明媚的晨光里,在幽幽的花香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大本营里他们品味浓浓的书香,尽情吮吸文学的甘露。他们真正体验到书山有路思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他们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快乐。
一把棕榈扇
文/曼古乔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来了。仲夏之夜,总有说不完的趣味。
黄昏的窗外,天空披上了云裳。小孩抬头看着刚探出脑袋的几颗星,指指点点,尽情想象。不觉怀念起儿时夏夜乘凉的画面,老老少少都爱带着一把棕榈扇。
日子清凉又细长,入夜时分天色已深,寂静的夜空时而传来一阵拍打扇子的声音。晚饭吃得早一些的人家,便三三两两出门乘凉了,在乡村的小路上,边散步边扇扇子。他们手里拿的是棕榈扇,自然比折扇重一些,扇起来声音也厚重一些,与折扇相比,棕榈扇算是“豪放派”了。
那时人们入睡前,都喜欢在院里坐一坐,今天在你家院子,明天去他家院子,哪一处热闹,就往哪一处。出门前,母亲总叮嘱我们各带各的扇子。这扇子,家家户户都有,家家户户都是手工制作。我家的扇子,是父亲亲手做的。
父亲从后山的棕榈树上砍下还没有开叶的棕叶,耐心地把叶子一片片撕开,放到灶锅的沸水中煮上十分钟左右。接着,他将煮过的棕叶摆在太阳底下晾晒。晒干后的叶子褪去了青色,不再厚重。父亲只留取中间二十来片较长的叶子,把两张棕叶合起来,一上一下,两张棕叶交互编织。快编完了,他再从顶部把叶子往两边编到手把上,并用一条竹签把多余的部分从手把上扦到扇里,用布条包好边,交给母亲缝边,后用粗软的棉线将把柄缠好。这样,实用又精美的扇子就做好了。初做好的棕榈扇,轻轻摇一摇,有棕榈树的清香。
父亲总要多制作一些,担心人家来我们院子乘凉时忘记带扇子。人人手中都有一把扇子,不怕热也不怕蚊虫,大家围坐一圈,轻轻地摇着棕榈扇,聊着家常,讲着神话。老人们也会回忆过往,描述着年轻时的模样。几个小孩追逐着萤火虫,比赛数星星,闹了小矛盾,便会气鼓鼓地来到大人们面前告状,正在讲着的故事被打断了,暂时没有了结局。后来,故事还会再讲很多遍,总归能听到完整的版本。
乘凉的夜晚,人们这样乐此不疲地重复着故事,慢慢度过悠长的时光。看父亲制作棕榈扇,看得入迷,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大自然的天然材料,总是有无限的魅力,期去郊区游玩遇到了几棵棕榈树,便忍不住采了几片棕叶回来。
“多久没看过,远空的繁星;多久没听过,花开的声音”耳边响起悠扬的歌,不觉让人感慨万千。慢下脚步,在这个仲夏之夜,恍若回到了生活在乡村时的旧时光。
(文章发表于2021年7月21日《绥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