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了!年后市场大变,玉米刚涨就跌,还能支楞起来吗?4个判断

玉米是我国大粮食作物,并且市场化程度高,尤其近些年价格波动较为明显,同时还与小麦、稻谷等形成联动,因此玉米就成为了我国粮食市场中最为备受收藏的作物之一。

2023年卖玉米能赚钱吗_2021玉米该卖了吗2023年卖玉米能赚钱吗_2021玉米该卖了吗


2023年卖玉米能赚钱吗_2021玉米该卖了吗


自去年玉米收获以后,市场对于玉米的看涨情绪就一直很浓,虽然去年经历了一些波折,但直到年前玉米的看涨势头仍然不弱。

年前玉米基本是震荡走稳,随着春节过后,各企业开始复工,玉米的新行情也渐渐拉开。

其实,年前的时候,市场对于年后的玉米走势就已有一些预判: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年前玉米购销较慢,因此基层卖压高企,而随着到了年后,天气回暖以及备战春虽然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供需也还是那个供需,但是往往市场十分收藏每一年开年的粮价。耕,有资金需求,因此年后玉米在卖压高企的情况下有下跌的风险。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玉米虽然看似卖压高企,但这种情况并不是今年才有的,去年的玉米也十分相似,但是从去年来看,年后购粮方一直期盼的集中上量并没有出现,因此今年的玉米也未必会出现集中上量。

而集中上量不出现,则玉米大幅走跌的几率也就不大。

不过,预期归预期,现实是现实。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市场陆续恢复,年后的玉米走出了什么样的现实呢?

从近日走势来看,玉米基本是走出了一个先涨后跌的行情。

年后一开市,玉米先是走出了一个上涨的行情,但涨了没两天,又开始涨跌互现,其中山东玉米开始大面积回调。

对于这样的行情,有些令人发懵:一会儿涨了,一会儿又跌了,玉米还能支楞起来吗?

对此,新农观有4个判断:

一是年后玉米市场走势尚未定局。

根据年前各企业的放及复工通知来看,时间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有的企业开工早,有的企业开工晚。

而卖方市场也是如此,前期流通量较少全新变化2:在今年指出要全面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且多是本地流通,因此价格偏紧,而随着收粮企业陆续增加,车辆不断激增,玉米价格自然回落。

或者可以说,至少当前来看,年后玉米购销还未稳,因此涨跌动荡在所难免。

年前的玉米就是一直在震荡,到了年后这个趋势依然不会改变。

收粮主体的心态是比较矛盾的。

一方面今年玉米渠道库存偏低,企业收购也小心翼翼,因此库存难以支撑太长时间,年后不久就会面临新一轮补库需求;另一方面呢,大家又在盼着玉米卖压释放,价格下跌,又不敢轻易出手,所以导致玉米需求收收放放,影响价格波动。

三是近弱远强。

但短期来看,年后的玉米不太容易走出太大的行情。

今年天气暖势比较明显,并不利于玉米的储存,再加上三四月份天气回暖后地趴粮还有一波上市,也容易拖拽玉米价格。

但远期来看,玉米还是比较坚挺的。

虽然大家对于七八月份巴西玉米的到港比较担忧,可能会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但也要看到有两个基本面是确定的:

,玉米的产需缺口依然存在。

虽然猪价不景气,养殖业低迷,但生猪产能及存栏在正常区间,这是基本需求量是确定的。

而去年进口玉米价格高企,与国内倒挂,虽然年初有所回落,但近期美玉米价格又出现反弹,再加上全球玉米市场大环境依然偏紧,所以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有限。

而国内的替代谷物小麦价格走高,今年也很难再对玉米形成威胁;而经过2021-2022两年的定向稻谷投放后,库存下降,预计2023年投放将变得谨慎。

所以玉米的产需缺口是。

第二,扩大豆的同时必须保玉米。

去年扩大豆开展得不错,而从今年的政策来看,依然延续这一趋势,并且提出“今年再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虽然大豆价格不尽人意,但政策端势必会发力来确保大豆扩种,因此整体种植面积应该有保障。

那么大豆增加后,对玉米来说就更加吃力了,扩大豆的同时必须要保玉米,而保玉米则意味着玉米价格不能大跌,尤其在化肥农资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政策端对玉米也会有较大扶持。

四是底气十足,但冲劲有限。

玉米有需求缺口及政策作底,使得玉米底气十足,其价格重心也必然上移,但是要说玉米能涨到多高、并且在高位上持续多久,这是仍然有难度的。

玉米想要阶段性登上高点并不是难事,但是想要长时间地在高位上并不是太容易,毕竟养殖业已结束了暴利时代,开始进入微利时代,使得玉米虽有量的需求但需求难以强劲,也将制约玉米向上冲的动力。

所以对于今年的玉米要理性看待,不必过于期盼高点或低点,见好就收,见利就出是不错的选择。

过完年,生猪、玉米及鸡蛋价格能否“平稳着陆”?早了解!

但是可以预料在今年东北土地市场租金成本、机械化作成本、化肥、种子和农成本。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性价比较高,也对于本地玉米销售的冲击很大。地区还会继续下发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套种补贴或玉米大豆轮作补贴。

【导读】大年初六,春节期收尾,在国内农产品市场,春节期间,由于市场上游供应端购销停滞,生猪、玉米以及鸡蛋价格报价大稳小动,而对于节后市场的走势,各家之言分说,那么,生猪、玉米以及鸡蛋价格能否“平稳着陆”呢?今天我们就简要分析一下!

玉米市场:

在国内玉米市场,节前看涨情绪较高,而大家情绪高亢的支撑点,一方面,在于22年产玉米有减产的迹象;另一方面,进口玉米成本上升,数量减少,供应端对于玉米供给缺口的信心较强。

那么,年后玉米市场走势如何,价格能否“平稳着陆”呢?

个人认为,从节前国内机构数据来看,在东北以及华北、黄淮等地,主流玉米产区,基层售粮进度在4~5成,年后基层玉米相对宽松,市场存在一定的卖压风险,尤其是,玉米收割后受口罩问题以及基层看涨情绪较高,玉米售粮进度较慢,这也造成年后潮粮供应存在一定的压力。

而从需求端来看,年后,饲料企业以及深加工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企业开工率逐步提升,而受节前用粮企业观望情绪较浓,建库情绪偏弱,企业库存水平偏低,部分贸易商节前有建库防止粮源外流的现象,而贸易商入库粮源价格较高,这也将对年后玉米价格有一定的支撑!叠加,中储粮以及深加工企业节后建库情绪较浓,补货积极性较高,玉米购销积极性改善,个人认为,节后玉米价格仍将维持窄幅震荡的走势,但是,随着天气逐步转浓,玉米储存难度逐步增加,基层有变现购置农资的积极性,东北地区潮粮上市积极性提升,价格以偏弱调整为主,但是,进入4~5月份,随着基层玉米逐步见底,企业库存不断消耗,受上量减少,贸易商控量出货,玉米行情或将逐步升温!

生猪市场:

在国内生猪市场,节前猪价逆势走强,生猪均价相比腊月下旬的低值上涨了近10%,而春节期间,猪价稳中偏强,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的阶段,但是,随着春节期的收尾,屠宰场复工复产,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提升,尤其是,部分节前尚未出栏的大体重生猪,养殖端顺势出栏的情绪高涨,市场短期内或将出现“竞争”出栏的表现,屠宰场到厂生猪宽松,市场对于年后猪价下行,恐慌情绪较浓,节后猪价或难以“平稳着陆”,猪价或有惯性下跌的风险!

尤其是,春节期后,虽然,返程迎来了小高峰,但是,由于市场家庭消费孱弱,居民生鲜猪肉采购欲望不高,而学生尚未开学,节日期间餐饮以及旅业的火热也告一段落,化猪肉需求惯性回落,市场呈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表现,受下游需求乏力,终端商贩以及囤货消耗为主,下游贸易商补货情绪较,屠宰场订单量下滑,节后或将呈现低开工率的表现,对于猪源采购热度下降!

因此,受节后市场多空博弈,猪价或将大幅走低,节前上涨的表现也将“荡然无存”,猪价或将触底阶段性新低!但是,由于节前,国内生猪价格处于底部震荡,养殖端进入出栏亏损阶段,因此,市场仍有一定抵触情绪,叠加,猪粮比持续走弱,猪价过度下跌预警凸显,因此,节后猪价下跌周期或将偏短,猪价短暂触底后,受市场挺价情绪支撑,价格或将小幅走强,但是,由于消费淡季对于猪肉需求增量有限,而国内生猪产能宽松,生猪供给水平改善,预计,2023年2~3月份,猪价仍将处于底部徘徊的阶段,猪价上下调整的幅度偏弱!

鸡蛋市场:

从市场反馈来看,节前,鸡蛋价格的走势符合市场预期,毕竟,元旦、春节期间,消费进入传统旺季,蛋价顺势上涨,从12月末到1月中旬前后,产区鸡蛋价格上涨幅度高达20.38%,蛋价涨入“5元时代”,零售市场部分地区,鸡蛋价格涨破了6元/斤!

但是,随着节前市场购销逐步停滞,需求逐步降温,养殖端出货难度增加,恐慌走货现象升温,蛋价震荡下行,节前产区鸡蛋报价定格在了4.83元/斤,相比前几日的高点下跌了0.25元/斤左右,不过,由于市场下游商贩节前挺价情绪较高,因此,居民采购鸡蛋价格变化不大,春节期间,主流鸡蛋零售价格仍在5.4~5.8元/斤左右!

不过,随着春节期进入尾声,市场鸡蛋购销节奏逐步恢复,下游市场需求惯性回落,商贩走货不顺,贸易商拿货积极性偏,部分地区批发市场以库存消耗为主,而养殖端顺势出库,春节期间,受贸易商放,购销停滞,部分养殖场鸡蛋库存陡增,节后顺势走货的情绪升温!

因此,节后鸡蛋价格或将难以“平稳着陆”,价格有滑坡下行的趋势,毕竟,餐饮行业还未全面恢复,而家庭消费积极性转,市场供强需弱表现反扑,蛋价或将再次寻底!

然而,由于国内现货玉米价格维持在2850元/吨左右,市场豆粕价格也高达4600~4800元/吨,养殖场鸡蛋走货成本居高不下,短暂鸡蛋供应宽松后,市场后续鸡蛋供应压力不大,尤其是,年后国内养殖场经产蛋鸡存栏规模偏低,而随着学生返校以及餐饮行业恢复,市场需求表现改善,蛋价仍有触底走强的基础!

过完年,生猪、玉米及鸡蛋价格能否“平稳着陆”?早了解!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来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

2023年:粮补还能上涨吗?提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老道对今年东北地区的玉米涨价抱有很大期待,玉米的高价很有可能会达到1.5元每斤。

老铁们、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3年已经来到2月上旬。

随着2月份的正式开始,相信很多的老铁们也非常收藏今年玉米、大豆粮补的相关情况。

在今年将全面启动千亿斤粮食增产任务。

随着这个目标的确定,也再次为我们表明针对粮食产业的重视,在今年东北地区还将承担更多的粮食生产任务。

尤其是在已经披露的相关会议公告当中来看,在今年为了全面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全面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要害。

在未来会逐步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而且在种业振兴方面也会继续加大扶持。

从实际的生产目标来看,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达到1.3万亿斤以上。

随着这一次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确定,可以预料在2023年我国粮食预计总产量或将逼近1.4万亿斤。

现在由此可见,进一步的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激活粮食主产区的产量活力变得格外重要。

今天老道就大胆的为大家预测一下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粮补的相关趋势,虽然现在并未做出具体的补贴安排。

为了应对当前农资价格上涨过猛的问题,今年大概率还会继续实施临时性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老道认为,在今年大豆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会进一步扩大。

在保障东北地区大豆生产补贴原有基础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及农资综合补贴还会发挥作用。

对于个别地区能够享受到玉米大豆轮作补贴待遇的老铁来说,今年种植大豆可以获得的补贴资金预计将达到每亩450元左右。

相较于大豆的补贴利好来看,玉米的补贴资金虽然不及大豆,但是与2022年相比有很大概率会有所提升。

现在玉米生产补贴已经有了上调迹象,希望老铁们能够结合实际补贴、土地等各方面情况,有序选择适合自己的作物。

从收益的角度来说,黑龙江地区的农民老铁一定要重点收藏一下玉米的相关消息。

粮补资金迎来上涨,这对于每一个农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在这个档口上,老道也希望老铁们能够警惕两件事!

第1件事:我们现在面临到的种地成本上涨过猛的问题,一些农资经销商已经开始纷纷上调农资销售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地成本,提高了种地风险。

老道希望家人们能够抱团采购农资,通过农资团购的方式来降低农资成本。

第2件事:希望老铁们能够重点收藏土地租金上涨过猛的问题。

对于包地种粮的农民老铁来说,如果土地租金上涨过猛,老道不建议大家继续,因为这样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被动,理性包地才是关键。

随着2月份的正式到来,在本月内新年度的一号而为了稳定粮食供应链,保障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中巴玉米贸易便提上了日程。文件或将正式颁布,届时三农方面还会迎来更多的利好消息。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在这里,还是恳请所有的家人们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一起为的粮补粮价系列利好政策点个赞。

2023年玉米价格会有“坑”吗?没有,使用三方资金的贸易商要慎重

2023年玉米价格会有坑吗?没有。

特别是农民卖粮的期间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波澜,春节过后,玉米价格上涨,涨个20~30元/吨,甚至是50元/吨,都是极有可能的,这是市场的正常波动。

主因就是农民卖粮的节奏非常的稳定和缓慢,落价就不卖。

所以说玉米价格如何时有大的波动,那就是玉米价格要大涨。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玉米市场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会更加的突出,有的地区涨得如火如南方的玉米远不能满足加工和畜牧要求,需要从东北地区调入,价格自然就会高,而北方玉米价格变动不会太大。饲料企业节前备货进入尾声,采购力度渐弱,但是受高成本支撑,销区玉米价格依然坚挺。荼,有的地区可以就是平稳或者还会有小幅度下跌的节奏。

农民手中的玉米能否卖上一个好价格,决定于区域性收粮主体能否给予你一个满意的行情。

而且还有可能是玉米价格虽然上涨,但农民卖粮并没有体现出来,但玉米落价的时候,农民卖粮可能会体现得非常明显,因为基层的粮贩子不敢收粮,想要大落,不可能。

对于贸易商而言,特别是使用三方资金存粮的主体,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风险控制,虽然大家都在说,哪个搞粮的没有使用三方资金的?但是今年的行情会让你的利润很薄,如果使用三方资金收粮,风险就会加大。

特别是农民卖粮的时间线拉长,已经替你们完成了存粮的工作,所以没有必要去冒风险。

对于深加工而言,吉林的松原嘉吉,我们一直以来称作是东北深加工企业的风向标,但是它也只是一个深加工企业,他的涨落价不能代表市场,但能代表周边的粮源,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涨价与落价。

前几年嘉吉看错市场,不管是看错还是故意为之,我们不去深究,但把它看得太重,就会影响我们看市场的节奏和方向。

市场该涨还是涨,该落还是落,当你认为还会大涨的时候,行情走完,当你认为还会下跌的时候,行情企稳。

传言松原嘉吉被益海嘉里收购,这个只是小道消息,不管真与否,对于市场没有什么影响,只是一个企业的内部调整。

未来对于周边的粮源和粮价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不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天天喊着干倒深加工,这回真倒了,现在产能只开了30%左右,虽然是外资企业,但是已经亏损了好多年。

叠加淀粉行业不是很好,导致企业也是“举步维艰”。

而且国内的行业一直都是,不在乎你的质量与否,只要是贵了,就不购买,只有便宜才会有市场。

同时淀粉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质量好是,但价格不能高。

但我们也要感叹,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使用到嘉吉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

而山东的寿光金玉米,不论是工艺还是成本,在国内的深加工企业中才是真的佼佼者。

记住:只要玉米在农民的手玉米是当之无愧的大粮食作物,近年来玉米产量长期占据粮食总产量三成以上的比例,2022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6.40%,较2021年减少了3.51%。中,就不会出现大落价。

只要一落价,某粮就会出来给市场托底或者说是打气。

但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的玉米市场没有太大的行情,主要以稳为主,在一个价格区间来回的波动,到了下半年玉米很有可能开始缓慢的下行,然后与2023年的秋季新粮接轨。

不看好市场,不见得市场就不好,这是每个人的认知,说涨说落都是一个推演。

所以说,玉米价格上涨,就享受玉米带给你的快乐,如果玉米落价,就承受玉米带给你的痛苦,愿服输,面对现实,时刻敬畏市场。

能教育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2022~2023年:玉米、大豆价格走势如何?3个粮价变局!需了解!

老铁们、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2022年一转眼已经来到10月上旬。

随着秋收的全面开始,相信农民老铁非常收藏今年底到明年初东北玉米、大豆的行情形势。

这两天网络上关于玉米、大豆价格走势的讨论很热烈,有一些朋友的观点比较极端,他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粮价迎来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粮食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粮价上涨了,其他物价也会上涨,这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这件事老道认为粮价上涨是大势所趋,我认为现在讨论的不是粮价是否会上涨,而是要看粮价会涨多少。

如果东北地区的粮食价格能够迎来实质上涨,不仅更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种地收益,也有利于粮食安全大局。

在这里,老道首先针对这些极端看跌的观点表示反对。

从长期趋势来看,进入到2022年下半年一直到2023年,玉米、大豆价格或将迎来三大变局,希望农民老铁能尤其冲突仍在持续,并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再加上虽然黑海港口恢复,但是粮食出口量大幅下降,在这样动荡的格局中,存粮成为了各国首先要考虑的事。够有一个基本了解。

粮价变局1:玉米收购将呈现前稳后涨的态势;

老道说:随着今年秋收全面开始之后,东北的新区玉米已经迎来了高开秤价,但是高开秤价不会持续上调,甚至一些深加工企业会直接给出高价来尽可能地收购玉米粮源,规避后期玉米涨价带来的被动风险。

而从今年玉米的上市规模来看,东北地区玉米上市总规模相较于2021年已经有所下降。

所以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玉米优粮优价机制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供需关系调节的过程里,玉米价格就将呈现新的涨价利好。

粮价变局2:大豆价格在今年会获得更强力的调控保障;

老道说:在今天开始以来,制定的《粮食种植战略》就明确提出了鼓励种植大豆,东北地区也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大豆扩种任务。

从今年的补贴政策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和地方针对大豆产业的种植制定了一系列的补贴方案。

东北的种植规模相对于往年迎来大幅提高,如果今年农民老铁的种植大豆收益不稳定,在2023年谁还愿意种植大豆?所以政策针对种豆老铁的调控保障力度会持续加大。

老道说: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的行情趋势,老道的观点依然认为东北玉米价格会迎来适度性上涨,但是粮价上涨不会失控。

虽然有些观点声音很大,粮食涨价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我认为适度性的涨价是利大于弊的。

从长期趋势来看,我认为东北地区的粮价利好客观存在,老铁们可这里既包括国内产量,也包括进口数量及替代。以结合自身的种植情况有序卖粮。

(仅供参考)

在这里也恳请所有的老铁们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一起为的粮价调控政策点赞。

玉米即将上涨?今年3~5月份:玉米能否涨到1.5元?

所以在供需双方这样不断博弈的心态下,玉米大涨大跌都不太现实,所以只能是震荡调整。

老铁们、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随着元旦期的开始,最近一段时间东北地区的玉米市场总体保持平稳。

如果按照现在淀粉的价格,他的成本应该在3160元/吨,现在卖产品的价格是2950元/吨,相对于整个东北地区的销售价格还要高出50~100元,所以根本玩不动。

于之前一些所谓专家的玉米暴跌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农民老铁来说,在这个档口上真正考验大家的不是市场行情,而是我们的售粮心态。

任何的交易都是会基于市场各项信息进行的最终判断。

现在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并未呈现全面回落,基层市场保持平稳,个别企业在上调玉米价格,这才是最关键的事。

从目前基层市场的售粮形势来看,随着地趴粮销售结束之后,现在基层农户端的售粮意向度并不算高。

很多农民老铁因为玉米种植成本的增加并不愿意低价售粮,所以惜售在东北的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了普遍性现象。

加工企业在春节之前还会面临比较大的建库存需求,如何能够更好平稳收购周边粮源成为了粮食加工企业现在最收藏的事。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基层的消费市场带来影响,所以目前加工企业的消费需求与往年同期相比确实有所回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任何的商品价值都源于供需关系,玉米价格之所以会迎来上涨也要看供需关系。

在2023年这个阶段玉米的入市规模并不算大,基层市场玉米持有量也在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我们进一步的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基层玉米市场不会再次出现供需宽松的行情格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春节之前基层玉米市场迎来上涨或将成为定局。

相较于山东、华北的剧烈震荡来说,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与山东、华北之间存在较大价价。

老道认为,在去年之前,东北地区的玉米主流收购价将逐步接近山东;华北地区预计玉米价格每吨将上涨两百元左右;东北地区的玉米主流收购价或将维持在1.4~1.5元每斤!

而随着3~5月份的开始,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或将普遍站在1.5元每斤以上,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新趋势。

现在港口报价也是相对平稳,中粮、中储粮这些企业并没有下调玉米价格,都在保持观望。

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的表明,市场的形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迎来一个新的拐点。

希望老铁们能够有一个好心态去看待这样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储粮条件,有序售粮。

2023年种玉米怎么样?

第1件事:在这一次黑龙江地区新增的耕地轮作试点面积方面,将优先考虑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的地块,同时会优先考虑那些推广应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地块。

202在前段时间,黑龙江地区就已经正式公布了批大豆轮作试点面积和具体的补贴要求。3年种玉米挣钱。

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是优良的粮食作物;

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2023年:玉米、大豆补贴即将上涨?农民种地好消息!

老铁们、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我们一起来到2月中旬。

眼看着今年的春耕即将正式开始,相信很多的老铁们也非常关心在2023年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粮补的相关消息。

毕竟从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相关公开消息来看,今年明确指出会继续加大针对粮食产业的扶持力度。

那么在玉米大豆粮补层面又会迎来哪些具体的利好消息?我们农民在今年到底种玉米种、大豆哪个补贴收益更好?今天老道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汇报,其实在这一段时间,有很多地区已经针对今年的粮食产业下发了具体的扶持文件。

尤其是在前两天,黑龙江地区就已经发布了正式通知,明确指出2023年度黑龙江地区将新增批轮作试点指标。

这一次新增的休耕轮作指标涉及到的土地规模为900万亩,对应的补贴资金标准高达150元每亩。

有三件事,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当然,今年的新增面积重点锁定在大豆轮作,也再次表明东北地区大豆种植规模将迎来进一步的第二,2023年巴西玉米进口量大概率激增,性价比更高,美玉米市场被挤占。提高。

第2件事:涉及到大豆补贴方面,今年黑龙江地区针对大豆工作已经划定了具体的试点,按照往年的规律来看,补贴标准将维持在150元每亩左右。

而具体到补贴的下发方面,将继续补贴实际的种植生产经营者,所以谁种粮补贴给谁,这是大豆轮作补贴下发的基本要求。

第3件事:涉及到具体的轮作方式层面,黑龙江地区明确要求在2022年种植玉米、小麦、杂粮等作物的,在2023年种植大豆可以申请补贴。

另外在2022年种植大豆、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在2023年种植小麦、马铃薯、甜菜是可以申请对应补贴的。

随着今年的轮作试点政策迎来正式颁布,也再次为我们表明,2023年东北地区会出台更多的大豆扶持政策。

根据农村工作会议的相关规定来看,在今年将正式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增的千亿斤粮食产能有较大概率会落实在大豆等油料作物方面。

在2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视频工作会议上,也再次强调了会继续加大和健全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同时还会有序地推进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等相关试点。

由此可见,在2023年,大豆种植收益、补贴收益都将迎来不同程度的改善,而玉米方面也会获得较好的政策扶尤其是在已经闭幕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针对粮食产业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要求。持。

老道相信在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地之下,老铁们今年的种植收入也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里还是恳请所有的老铁们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的玉米、大豆粮补利好政策点个赞。

2023年:取消玉米、大豆粮补,粮价每斤上调4毛之后会怎么样?

玉米的需求持续回落,迟迟未见好转,但是在低迷中,也逐渐出现利好情况。随着时间推移,餐饮消费的复苏,以及近期低价原料的采购,深加工需求上升。

随着生产的全面启动,现在东北地区有越来越多的粮补利好消息传来。对于我们很多的老铁们来说,大家在看到这些补贴政策的时候,相信都有各自的感受。对于我们租地中粮农民来说希望能够上调粮价收购标准,对于我们来讲无论补贴给多少,把粮食价格全面调上来,我们的种地收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无论是种植玉米还是大豆,如果粮价每斤上调四毛,那么我们农民的种地收益就会得到实质性大幅提高。

相较于每年补贴资金来说,很多农民的心愿就是在现在的粮食收购价基础上,每斤能多卖四毛钱。如果玉米价格能从现在的1.3元每斤上调至1.7元每斤,那么农民种地收益就将迎来大幅提高。所以哪怕取消玉米、大豆其实这一点倒不必太过忧虑,进口玉米数量是有限的,虽然已连续3年超出配额,但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也不会是常态。相关补贴,只要粮食价格能够迎来显著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就一定不会。

不过随着粮价上调之后,也会有一些问题大家也要有所了解,比如一旦玉米、大豆价格每斤涨了四毛钱,那么土地租金价格一定会大幅提高,这会进一步加剧农民的种地风险。随着粮价迎来上涨,农资价格很有可能也会有所调整,这些都是我们农民不能忽略的风险问题。但无论怎么说,这几年针对东北地区的粮食产业扶持力度很大,咱农民的种地收益其实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的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