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桥在观念中是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词,引自梵文,意即地狱。传说者到此,有罪的要被两旁的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者过桥,却非常简单。而“奈何”两个字,在中文里,也正好有无可奈何、毫无办法的意思。
何为奈何桥_奈何桥的解释
何为奈何桥_奈何桥的解释
何为奈何桥_奈何桥的解释
奈何桥在观念中是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词,引自梵文,意即地狱。传说者到此,有罪的要被两旁的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者过桥,却非常简单。
奈何桥在观念中是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词,引自梵文,意即地狱。
据说是人过世后投胎转世的必经之桥,此桥上还有一个孟婆会给来过奈何桥的人喝孟婆汤忘记今生的一切,如果不愿意喝孟婆汤的人,孟婆会在他、她的脸上留下酒窝作为印记 ,让他们带着今生的回忆在来世寻找今生所爱。
古人所说的人后会走的桥,是“奈河桥”还是“奈何桥”?
探究奈何一词在的本源含义,是源自于古印度梵语,还是甲骨文时期就出现了?跟着傲徕峰利哥一探究竟吧!
奈何桥是什么意思
1、奈何桥在观念中是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词,引自梵文,意即地狱。
黄泉路旁忘川河上的奈何桥,奈何桥就是你通往转世的必经之路
奈何桥在观念中,是阴间的出入口,奈何为梵文地狱(Naraka)的音译。而奈何两字在中文里,亦正好有无可奈何之意思。传说者到奈何桥,生前犯罪的是过不去的,要被两旁的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者过桥,却非常简单。奈何桥也是传说通向地狱的道关卡。左边为金桥,右边为银桥,传说走金桥的人能升官发财,过银桥的人可健康平安。不过在通往阴曹地府的时候,必须先过中间的奈何桥,金桥、银桥只能在还阳时才能走。而“奈何”两个字,在中文里,也正好有无可奈何、毫无办法的意思。
古人所说的,人后在黄泉路上的桥,是“奈河桥”还是“奈何桥”呢?到底都有什么说法
奈何桥是什么意思? 奈何桥是和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必经的地点,在奈何桥边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扩展资料
重庆·丰都城·奈何桥:名山寥阳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桥。三座桥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桥宽仅四尺许,两侧护以雕花石栏,桥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铺砌,两端各有两级踏道。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
据资料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明朝蜀献王朱椿建在寥阳殿前的观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徒改为“奈河桥”,桥下石池称“血河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奈何桥 (孟婆桥)
走过奈何桥是什么意思
奈何桥是和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必经的地点,在奈何桥边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扩展资料:
在民间传说中:人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明或佛护佑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酆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魂过下层的桥,多被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
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由此可见,建国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后神明或佛能护佑过奈河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奈何桥 (孟婆桥)
奈何桥的故事
奈何桥上叹奈何,三生石前憾三生,彼岸花下非彼岸,奈何三生彼岸人。
相传过了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路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亭子叫孟婆亭,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喝下孟婆汤让人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前世今生来世。
人先到门关,出了门关,途经黄泉路,来到忘川河边,便是奈何桥。奈何桥上有孟婆,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凡是喝过孟婆汤的人就会忘却今生今世所有的牵绊,了无牵挂地进入轮回道开始了下一世的轮回。
孟婆汤又称忘情水或忘忧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阳间的每个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只碗,碗里的孟婆汤,其实就是活着的人一生所流的泪。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落泪: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爱。孟婆将他们一滴一滴的泪收集起来,煎熬成汤,在他们离开人间,走上奈何桥头的时候,让他们喝下去,忘却活着时的爱恨情愁,干干净净,重新进入六道,或为仙,或为人,或为畜。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
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孟婆会告诉他:你为她一生所流的泪都熬成了这碗汤,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对她的爱。来的人眼中的一抹记忆便是他今生挚爱的人,喝下汤,眼里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婴儿般清彻。为了来生再见今生,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许会看到桥上走过今生的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她,她看不见你。
千年之中,你看见她走过一遍又一遍奈何桥,喝过一碗又一碗孟婆汤,你盼她不喝孟婆汤,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千年之后若心念不灭,还能记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间,去寻前生的人。奈何桥边有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石身上的字鲜红如血,最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早登彼岸”。
扩展资料
孟婆,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常驻在奈何桥边。她为所有前往投胎的灵体提供孟婆汤,以消除魂的记忆。
在的古代传说里,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
一说
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传统思想中“人如云散”,“一百了”,“莫记已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
二说
所谓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之意。这一说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在关于孟婆的诸多传说中,倒是这个说法颇具某种现实主义色彩。
在这个传说里,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
三说
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然而佛经在东汉才被翻译成汉文。)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的诗句?
1、奈何桥畔的等待
作者:马彪 现代
奈何桥畔,
孤孤单单,
只因等候曾经的诺言,
忘川河边,
举杯长叹,
只因难舍昔日的姻缘。
你曾是佛前的一朵睡莲,
无意间降落在凡尘人间,
我曾是红尘的那片经幡,
不曾想邂逅在雪后春天。
繁华人间,
缠缠绵绵,
只为重续前世的情缘,
三生石边,
誓言,
只为拥有暮春的爱恋。
你曾是高原的那朵雪莲,
不曾想淹没在蜚语流言,
我曾是街头的仓央少年,
而如今游戏在醉酒联欢。
奈何桥畔,
孤孤单单,
孟婆汤忘不掉昔日的缠绵,
忘川河边,
热泪涟涟,
忘情水洗不净今日的思念。
2、奈何桥随想
作者: 春种秋收 现代
奈何桥随想
奈何桥不是仙山琼瑶,
真实的面目无人知晓。
千回百转也无法窥视,
看不见的烟云在心头缭绕。
时光流逝在飞快的奔跑,
沧海一显得那么渺小。
一瞬间的时光变幻无穷,
苦短人生何必自寻烦恼。
天上的乌云随风飘摇,
地下的河流卷起波涛。
黄泉路上没有老幼,
人相惜也难免余情未了。
人生总有一天都会终了,
铁定的法则谁也无法脱逃。
一觉天光苏醒,
带走的遗憾越少越好。
问君几回暮暮朝朝,
花开花落庸人自扰。
轮回路上留下你的身影,
无间道连接着奈何桥。
奈何桥虚无缥缈,
它的模样有谁知晓?
传说的故事从古到今,
尘世间有一曲唱不完的歌谣!
3、奈何桥
作者: 命中缺木 现代
奈何桥
亦非桥
七寸宽
万丈高
大风吹的摇摇摆
小风吹得摆摆摇
孟婆道
前方路远烟雨迢
喝下它
无情无义自逍遥
我的灵魂已出壳
踌躇一二知道
生与
进和退
空空来是风
空空去无踪
殿
十八般
煎熬我心风吹散
今夜
汉江边
独醉不归笑长天
4、奈何桥
作者: 走马三山下 现代
垂垂老矣
在川流不息的街头
等待又一轮明月
神归故里
这一生为谁卖了命
又为谁遭了病
静静
独守百年长河的孤寂
像轮回
仿佛出生之境
谁人叹息
踱步走上奈何桥
此生未成
5、奈何桥头
作者:鸟飞的声音 现代
落幕的时光,总会有一些霞彩
幽暗处,魅呼声四起
经风飞逝
刚好可以刻成星辰与闪电
趁着夜色渐浓
我把月亮打扮的花枝招展
唱得孤独,魂断梦碎
明晨之后,还会有明晨
熠熠生辉的青花瓷
等着我,一饮而尽的余生
路过山间,每一片叶子
都笑意盈盈,只待痴人梦醒
这一桥的风景
原本只是空中鸟迹
而每一次的飞翔
终将会,消失在内心深处
提问:奈何桥下是什么河?
忘川河。
在的神话传说中,人之后要过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之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虫蛇满布,腥风扑面。
忘川河上有奈何桥,奈何桥边坐着一个老婆婆,她叫孟婆,要过忘川河,必过奈何桥,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
扩展资料
奈何桥
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生与之间建立联系或形成过渡与中介。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民间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话”。
虽然我们常用“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我们看来,它并不荒诞。在民间信仰里,“”是由于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
各地流传的许多话中,桥梁往往是,尤其是溺者的魂出没之所。那些水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者的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
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者的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奈何桥
为什么叫奈何桥呢?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 奈何桥的来历: 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通冥府、通地狱。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生与之间建立联系或形成过渡与中介。 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民间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话”。虽然我们常用“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我们看来,它并不荒诞。在民间信仰里,“”是由于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各地流传的许多话中,桥梁往往是,尤其是溺者的魂出没之所。 那些水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者的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者的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在日本,也有冤者的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在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甚至得到的特许转生为人。 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话,说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第二年三月,这个水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让大家放心去修桥。陆阿唐成了水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 从这则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生与之间的联系,还可以看到玉帝与之间的联系、“人柱”与桥神之间的联系,以及桥在两姓人之间形成的联系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关于桥的话里,还常有女在阴间生子,又为婴孩求食于桥上或桥头的情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婴孩被命名为桥,后来还中了头名状元。此外,甚至还有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阴才,治理水之患,命他为人们搭架浮桥,从而将功赎罪的话。 奈何桥的民间信仰在由来甚久。唐人张读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古代向来就有地府与阳间有河流相隔,亡魂须过渡以桥的观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徂》上提到冥途,便说“……有水东西流,……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疑即冥司。”传统的地府观念,后来与的地狱、来世轮回等观念发生了契合,于是便逐渐形成了现在民间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桥的俗信。约到南宋时,民间的地府传说,逐渐将冥府都确定在四川省的丰都县。此后,历代在丰都府均有营建,其中包括人们常说的阴阳界与奈何桥。丰都府的奈何桥,大概算得上是最有名的一座了。 根据人类学家卫惠林先生于1935年刊行的《丰都宗教习俗调查》的记载,在丰都府,通过山门即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桥称作奈何桥,桥下一个石池即为血河池。此奈何桥东首为殿,西首为血河将军殿,相传奈河是魂要过的道关。为了附会这一类的“话”,明代蜀献王朱椿曾在丰都平都山,建造过三座连拱石桥,并称之为奈何桥。据说,旧时香客在渡过这里的奈何桥之前,必先燃香、化纸,求神保佑:而庙内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桥面涂以桐油,使过桥者经常滑倒,吓个半,从而可获得更多的香火之钱。 关于四川丰都的奈何桥,有两幅桥联分别为: 积德修行,奈何桥易过 贪心造孽,尖刀山难逃 三步跨过奈何桥,知尔是善是恶 一气走通金银道,赐汝发福发财 在有关府丰都的文学描写中,除了梦笔生的《》之外,另一则关于明代名士王世贞游地府的话说,阴府的茶亭王婆,只给出城过桥的人喝茶,而不给过桥进城的人喝。王世贞来到桥上,但见桥下泛着七色浪花,变幻莫测,他想这大概就是情欲祸水了。王婆以桥下之水煮茶,让投胎之吃了,就会使之情欲迷心,良知顿失。…这则话中的“桥”,或者就是奈何桥的另外一种说法吧。 各地关于奈何桥的说法,有很多异传。或说阴间有奈河,河上有桥为奈河桥;或说在去阴间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桥名为奈何桥。据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讲,人们甚至把奈何及奈何桥附会确指为山东泰安附近的一条实在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