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巴菲特,只爱赚钱不爱花钱——他活着就是为了滚雪球
1951年底,巴菲特的资产已从9804美元增值到19738美元。话说在巴菲特童年的时候,有幸读到了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后来他在坐在朋友家的门阶上宣布说:“如果在35岁之前赚不到人生的个100万,就从奥马哈的楼上跳下去。”
雪球赚钱逻辑 雪球赚钱逻辑分析
雪球赚钱逻辑 雪球赚钱逻辑分析
在当时,谁会相信十来岁的巴菲特所说的话?然而,从现在来看,巴菲特当时是认真的,他不仅提前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还继续一路狂奔,赚下了百亿身家。
既然巴菲特当真了,如果当时巴菲特没完成目标怎么办?你认为他会跳楼吗?如在当下,如你站在你所在城市的楼的顶层,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你会立下某个远大理想,并对大家说出那句话吗——如完不成,我就从这个地方跳下去……
总得来说,有这样几种可能:
1.如没完成,巴菲特真会跳下去。
2.巴菲特不会跳,他有内部记分卡,不会在意别人的嘲笑。
3巴菲特看到了结果,他认为自己必然能实现目标。他会坚持兑现1000美元 1000招,实现100万,他也会坚持寻找并落实书中所提到的复利机会。他的公开许诺就是想让大家为他见证。
4.在这之前,他是没有目标的,如今他有了目标,他需要被肯定——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顶层需求,他需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肯定。
你认为巴菲特当时是怎样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6岁,巴菲特挨家挨户兜售可乐,把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洗干净后加价卖出去赚钱。
13岁开始送报,自建5条送货渠道,每日送500份报纸,顺带销售报纸。月收入可达175美元。
14岁攒了1200美元,后来买了40亩土地做农场主。
16岁读高中时,和朋友开了一家公司,买弹珠机放在理发店里,每个星期都能赚50美元。还花350美元买了一辆二手车,每天租出去能收到30美元租金。
高中毕业时,他送报纸赚了5000美元,同时卖掉公司赚了1200美元。
读大学时做起了送报,手下有50名报童。重旧业,经营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
19岁大学毕业时,巴菲特积攒了9800美元,并从此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在此之前,巴菲特对于股市更多的是在关注,平时也经常分析,但是巴菲特不是徒,他并不想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当巴菲特读到《聪明的投资者》时,直言自己仿佛看到了上帝。
这种烟蒂投资法很像巴菲特以前的高尔夫球生意,把捡来的高尔夫球洗干净了拿去卖钱,风险极小。能捡到的高尔夫球数量有限,烟蒂股在当时确是不少。高尔夫球还得一个一个去捡,而烟蒂股只要选到了,买入也就是一下的事,没有劳动成本。
后来,巴菲特辗转成了格雷厄姆的学生,又辗转成为了格雷厄姆所在公司的员工,几年时间里,完全掌握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精髓。
之后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开始帮助亲友和一些客户管理资金,建立合伙公司。到1962年,巴菲特管理的资金超过了700万美元,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102.5美元,提前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是在1959年认识的,那夜,两人一见钟情,详谈甚欢。巴菲特邀请芒格一起来做投资,芒格没马上同意,但二人一直保持着频繁的电话联系和1954年,巴菲特到格雷厄姆——纽曼基金工作,到1956年离职巴菲特手里的资金已经达到了174000美元。书信往来。
1962年,在巴菲特的催促之下,芒格在做律师和房地产之余,也正式踏入了投资行业。芒格有时自己投资,有时和巴菲特合伙投资,他没有像巴菲特那样去捡烟蒂,而是筛选优质股票并长线持有。
芒格和巴菲特后来投资了一家叫“蓝筹印花”的公司,这家公司账上有大约1亿美元的浮存金。他们连续收购并控股了这家公司,之后就先后解散了他们自己的合伙公司,开始用免费的浮存金投资进行投资交易。
自此,巴菲特的投资思路也从烟蒂投资转向长线投资优质股。用他的话讲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股,要远远好于以低廉的价格买入普通股”。
其实买入优质股就像是买入了弹珠求生意。一台二手的弹珠机35美元可以买下来,放在理发店一天可以赚10美元,给理发店老板2美元自己还剩下8美元,一年能赚2000多美元。这样的生意哪怕贵一点买下来也确实是非常划算的。
之后,巴菲特和芒格便通过“企业护城河”“浮存金”“自由流”“特许经营权”等思维来筛选优质的可以长期持有的企业,先后买入喜诗糖果、邮报、可口可乐等一些列公司,大赚特赚,最终成就百亿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