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4行玉米6行大豆种植技术

1、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环境因子要求

郯城玉米大豆种植(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方法)郯城玉米大豆种植(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方法)


郯城玉米大豆种植(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方法)


郯城玉米大豆种植(玉米套种大豆种植方法)


冬春季光、热、水资源充足,温度和日照能满足玉米、大豆生长发育需求,具备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质地轻,适宜发展冬季作物的地区。

2、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结构模式

(1)复合播幅18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5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94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两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株距6~7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每667平方米株数1.1万株。

(2)复合播幅21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8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240株;在大行内间种3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1.6万株。

(3)复合播幅24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210cm,每667平方米株数370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4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2.2万株。根据德宏州农科所对冬玉米间种大豆以上三种结构模式比较分析,每667平方米产量以复合播幅180cm较高,每667平方米玉米产420.8kg,大豆68.7kg,复合产量489.5kg;产值以复合播幅210cm较高,每667平方米复合产值800.5元,净产值627.5元;投入产出比以复合播幅240cm较高,净产值626.3元,物化投入161元,投入产出比13.84。应根据作物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及市场需求确定种植结构模式。

3、冬玉米间种大豆的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优良的品种是增产的内因。玉米选用掖单2号、中单2号等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大豆选用适应立体多熟种植、抗病高产的中品661。

(2)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早晚与产量密切相关。根据冬玉米、冬大豆的生育情况,在确保开花不受低温冷害影响确定播种时期。在德宏州坝区冬玉米、冬大豆适宜的开花期是3月下旬,相应的播种期为11月25日至12月20日,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期间雨量多,难于收获,且影响后作水稻栽插。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把好播种质量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基肥是保障玉米、大豆苗期及开花前对营养的需求,能早出苗,长壮苗。基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施,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kg,玉米施三元复合肥25~30kg,大豆施三元复合肥10~15kg;追肥,玉米4~5叶期(定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kg,9~10叶期施尿素15~20kg,大豆初花期施尿素3~5kg。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工作重点是中耕除草、施肥、灌水,防治病、虫、鼠害。冬玉米中耕除草在9~10叶期,冬大豆中耕除草在5~6叶期,开花期灌水是冬玉米间种大豆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就德宏州而言,3月中、下旬降雨量偏少,通过灌水保证冬玉米、冬大豆开花期的需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冬玉米间种大豆种植模式,使高秆须根系的玉米与矮秆直根系的大豆合理组配,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加了绿色层,充分利用了光、温、时、空,提高了土地、光能利用率。由于两种作物吸收养分种类有异,具有营养异效应,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两种作物的高矮合理搭配,具有边行优势补偿效应,能体现复合群休的互补关系,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1、原理:主要利用大豆和玉米在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实现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2、品种要求: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品种。3、核心要点:采用宽窄行种植,扩大玉米与大豆间的距离;缩小大豆、玉米株距;做好苗前封闭除草、烯效唑干拌种、调肥控旺、控旺长、防病控虫等相关工作。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

1、根据大豆和玉米在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构建科学的复合空间布局,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以提高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使土地产出率成倍增加。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两大类型:一是玉米大豆同时播种的玉米大豆带状间种;二是玉米先播,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套播大豆的玉米大豆带状套种。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品种的要求

1、大豆

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地区一般可选用南豆25、贡秋豆5号、滇豆7号等,黄淮海地区一般可选用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郑豆0689等,西北地区一般可选用中黄30等。

2、玉米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品种,地区一般可选用仲玉3号、正红6号、川单99等,黄淮海地区一般可选用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登海939等,西北地区一般可选用迪卡159、丰垦139等。

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核心要点

1、扩间距

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宽窄行适度的前提下扩大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距离。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在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行距40cm,大豆行与玉米行间的距离60cm。这不仅使每行玉米具有边行优势,还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以及机械化作业。

2、缩株距

缩小大豆、玉米株距,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一块地当成两块地种植。玉米大豆穴距12-15cm,玉米密度每亩4500株以上,穴留1株,大豆密度每亩9000-13000株,穴留2株。

3、配套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需要掌握的配套技术包括:苗前封闭除草、烯效唑干拌种、调肥控旺、控旺长、防病控虫等。

玉米种植管理:共种植4行玉米,行距55cm或宽行距70cm+窄行距40cm,株距14cm,每亩播种4000-4500粒,玉米带之间的间距为270cm。

大豆种植管理:2行玉米带间种植6行大豆,行距30cm,株距8-10cm,每亩播种9200-12000粒,玉米带和大豆带间的距离为60cm。

一、玉米种植管理

1、带状模式:玉米带一共种植4行玉米,等行距55cm或宽行距70cm,窄行距40cm,株间距离14cm,每亩地播种4000-4500粒,两行玉米带之间距离270cm。

2、品种选择:选择株型较为紧凑的玉米品种,如果是西北地区,可以选择种植正德305、先玉335、金穗3号等品种,如果是黄淮海地区,可以选择种植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安农5、良玉DF21等品种。

3、种肥同播:每亩地施加60-80kg高氮缓控释肥,如果是西北地区,需要布设滴灌覆膜装置。

4、杂草防治:在播种后出芽前,每亩地使用100ml的96%精异丙乳油进行封闭除草。苗后3-5叶期时,选择对大豆没有害的玉米茎叶除草剂进行除草。后期时,人工除草。

5、病虫害防治:重点注意做好玉米地老虎、玉米螟、斜纹夜蛾、玉米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控旺:7-10叶展叶时,使用矮壮素或胺鲜·乙烯利等物进行控旺。

二、大豆种植管理

1、带状模式:在两行玉米带之间种植6行大豆,行距为30cm左右,株间距离为8-10cm左右,每亩地播种9200-12000粒,并且玉米带和大豆带之间的距离为60cm左右。

2、品种选择:选择耐阴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如果是西北地区,可以选择种植中黄318、中黄322、中黄30、吉育441、中吉602、东生7号等品种,如果是黄淮海地区,可以选择种植齐黄34、郑1307、中黄39、石936等品种。

3、种肥同播:每亩地施加20-25kg的低氮缓控释肥(含量不超过15%)。

4、杂草防除:在播种后出芽前,每亩地使用85ml的96%精异丙乳油进行封闭除草。2-3个三出复叶期,杂草3-4叶期时,选择对玉米无害的大豆茎叶除草剂进行除草。后期时,人工除草。

5、病虫害防治:重点注意做好大豆根腐病、锈病、斜纹夜蛾、黑潜蝇、点蜂缘蝽、高隆象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控旺:在3叶期、5叶期或初花期时,每亩地使用20-50g的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30-50kg稀释喷雾。

玉米地里可以套种什么作物,什么植物可以和玉米一起种植

1、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环境因子要求

冬春季光、热、水资源充足,温度和日照能满足玉米、大豆生长发育需求,具备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质地轻,适宜发展冬季作物的地区。

2、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结构模式

(1)复合播幅18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5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94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两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株距6~7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每667平方米株数1.1万株。

(2)复合播幅21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8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240株;在大行内间种3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1.6万株。

(3)复合播幅24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210cm,每667平方米株数370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4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2.2万株。根据德宏州农科所对冬玉米间种大豆以上三种结构模式比较分析,每667平方米产量以复合播幅180cm较高,每667平方米玉米产420.8kg,大豆68.7kg,复合产量489.5kg;产值以复合播幅210cm较高,每667平方米复合产值800.5元,净产值627.5元;投入产出比以复合播幅240cm较高,净产值626.3元,物化投入161元,投入产出比13.84。应根据作物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及市场需求确定种植结构模式。

3、冬玉米间种大豆的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优良的品种是增产的内因。玉米选用掖单2号、中单2号等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大豆选用适应立体多熟种植、抗病高产的中品661。

(2)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早晚与产量密切相关。根据冬玉米、冬大豆的生育情况,在确保开花不受低温冷害影响确定播种时期。在德宏州坝区冬玉米、冬大豆适宜的开花期是3月下旬,相应的播种期为11月25日至12月20日,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期间雨量多,难于收获,且影响后作水稻栽插。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把好播种质量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基肥是保障玉米、大豆苗期及开花前对营养的需求,能早出苗,长壮苗。基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施,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kg,玉米施三元复合肥25~30kg,大豆施三元复合肥10~15kg;追肥,玉米4~5叶期(定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kg,9~10叶期施尿素15~20kg,大豆初花期施尿素3~5kg。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工作重点是中耕除草、施肥、灌水,防治病、虫、鼠害。冬玉米中耕除草在9~10叶期,冬大豆中耕除草在5~6叶期,开花期灌水是冬玉米间种大豆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就德宏州而言,3月中、下旬降雨量偏少,通过灌水保证冬玉米、冬大豆开花期的需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冬玉米间种大豆种植模式,使高秆须根系的玉米与矮秆直根系的大豆合理组配,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加了绿色层,充分利用了光、温、时、空,提高了土地、光能利用率。由于两种作物吸收养分种类有异,具有营养异效应,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两种作物的高矮合理搭配,具有边行优势补偿效应,能体现复合群休的互补关系,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1、原理:主要利用大豆和玉米在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实现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2、品种要求: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品种。3、核心要点:采用宽窄行种植,扩大玉米与大豆间的距离;缩小大豆、玉米株距;做好苗前封闭除草、烯效唑干拌种、调肥控旺、控旺长、防病控虫等相关工作。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

1、根据大豆和玉米在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构建科学的复合空间布局,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以提高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使土地产出率成倍增加。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两大类型:一是玉米大豆同时播种的玉米大豆带状间种;二是玉米先播,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套播大豆的玉米大豆带状套种。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品种的要求

1、大豆

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地区一般可选用南豆25、贡秋豆5号、滇豆7号等,黄淮海地区一般可选用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郑豆0689等,西北地区一般可选用中黄30等。

2、玉米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品种,地区一般可选用仲玉3号、正红6号、川单99等,黄淮海地区一般可选用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登海939等,西北地区一般可选用迪卡159、丰垦139等。

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核心要点

1、扩间距

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宽窄行适度的前提下扩大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距离。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在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行距40cm,大豆行与玉米行间的距离60cm。这不仅使每行玉米具有边行优势,还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以及机械化作业。

2、缩株距

缩小大豆、玉米株距,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一块地当成两块地种植。玉米大豆穴距12-15cm,玉米密度每亩4500株以上,穴留1株,大豆密度每亩9000-13000株,穴留2株。

3、配套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需要掌握的配套技术包括:苗前封闭除草、烯效唑干拌种、调肥控旺、控旺长、防病控虫等。

玉米种植管理:共种植4行玉米,行距55cm或宽行距70cm+窄行距40cm,株距14cm,每亩播种4000-4500粒,玉米带之间的间距为270cm。

大豆种植管理:2行玉米带间种植6行大豆,行距30cm,株距8-10cm,每亩播种9200-12000粒,玉米带和大豆带间的距离为60cm。

一、玉米种植管理

1、带状模式:玉米带一共种植4行玉米,等行距55cm或宽行距70cm,窄行距40cm,株间距离14cm,每亩地播种4000-4500粒,两行玉米带之间距离270cm。

2、品种选择:选择株型较为紧凑的玉米品种,如果是西北地区,可以选择种植正德305、先玉335、金穗3号等品种,如果是黄淮海地区,可以选择种植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安农5、良玉DF21等品种。

3、种肥同播:每亩地施加60-80kg高氮缓控释肥,如果是西北地区,需要布设滴灌覆膜装置。

4、杂草防治:在播种后出芽前,每亩地使用100ml的96%精异丙乳油进行封闭除草。苗后3-5叶期时,选择对大豆没有害的玉米茎叶除草剂进行除草。后期时,人工除草。

5、病虫害防治:重点注意做好玉米地老虎、玉米螟、斜纹夜蛾、玉米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控旺:7-10叶展叶时,使用矮壮素或胺鲜·乙烯利等物进行控旺。

二、大豆种植管理

1、带状模式:在两行玉米带之间种植6行大豆,行距为30cm左右,株间距离为8-10cm左右,每亩地播种9200-12000粒,并且玉米带和大豆带之间的距离为60cm左右。

2、品种选择:选择耐阴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如果是西北地区,可以选择种植中黄318、中黄322、中黄30、吉育441、中吉602、东生7号等品种,如果是黄淮海地区,可以选择种植齐黄34、郑1307、中黄39、石936等品种。

3、种肥同播:每亩地施加20-25kg的低氮缓控释肥(含量不超过15%)。

4、杂草防除:在播种后出芽前,每亩地使用85ml的96%精异丙乳油进行封闭除草。2-3个三出复叶期,杂草3-4叶期时,选择对玉米无害的大豆茎叶除草剂进行除草。后期时,人工除草。

5、病虫害防治:重点注意做好大豆根腐病、锈病、斜纹夜蛾、黑潜蝇、点蜂缘蝽、高隆象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控旺:在3叶期、5叶期或初花期时,每亩地使用20-50g的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30-50kg稀释喷雾。

当我们种菜的时候,为了吃各种不同的蔬菜,我们会相互种植。常见的方法是在玉米地里套种豆子。豆子直接在玉米上生长,既简单又容易管理。

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1、种植模式

玉米5月上旬播种,分大小行种植,大行距80厘米左右,小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30厘米。入秋前后,豆豆种子在距玉米根部约15厘米处播种。

2、水肥管理

播种前,应施用足够的基肥和水分,使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当玉米长到大钟口时,可以喷增产或叶面肥,使玉米健康生长。建议抽穗期和开花期施用15kg磷酸铵和15kg碳酸氢铵。苗期每亩豆子要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花期不要浇水。如果太干,只能用少量的水。结荚时要注意施肥和浇水。

3、栽培管理

撒播后,可将穗以下的腋芽擦掉,以促进主蔓的生长,菜豆爬上玉米秆。玉米基本进入成熟期,玉米底部的叶子可以打掉,改善豆类的通风环境。在玉米收获时,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豆子。我们可以把没有爬上豆子的玉米秸秆,以增加田地的通风和透明度。

玉米地里还能种什么

1、大豆

玉米和大豆具有不同的生长高度和收获期,大豆根系能产生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说,套种应该是的选择。

2、花生

玉米和花生也可以套种,春玉米和春花生套种,在生长高度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田间光照利用率,改善田间通风。而花生更耐荫,玉米和花生更耐干旱,两者间作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3、甘薯

玉米和甘薯也可以套种,但目前这种种植者并不多。套种甘薯和玉米可以充分利用玉米田的边缘,发挥土地利用价值。而且,甘薯的收获期比较晚,玉米收获后甘薯还能继续生长。

除此之外,玉米田还可以套种真菌、芝麻、魔芋、黄精、胡椒等,非常好。作物间合理套种,能有效获得双倍收益,是一种很好的农业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环境因子要求

冬春季光、热、水资源充足,温度和日照能满足玉米、大豆生长发育需求,具备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质地轻,适宜发展冬季作物的地区。

2、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结构模式

(1)复合播幅18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5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94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两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株距6~7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每667平方米株数1.1万株。

(2)复合播幅21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8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240株;在大行内间种3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1.6万株。

(3)复合播幅24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210cm,每667平方米株数370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4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2.2万株。根据德宏州农科所对冬玉米间种大豆以上三种结构模式比较分析,每667平方米产量以复合播幅180cm较高,每667平方米玉米产420.8kg,大豆68.7kg,复合产量489.5kg;产值以复合播幅210cm较高,每667平方米复合产值800.5元,净产值627.5元;投入产出比以复合播幅240cm较高,净产值626.3元,物化投入161元,投入产出比13.84。应根据作物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及市场需求确定种植结构模式。

3、冬玉米间种大豆的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优良的品种是增产的内因。玉米选用掖单2号、中单2号等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大豆选用适应立体多熟种植、抗病高产的中品661。

(2)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早晚与产量密切相关。根据冬玉米、冬大豆的生育情况,在确保开花不受低温冷害影响确定播种时期。在德宏州坝区冬玉米、冬大豆适宜的开花期是3月下旬,相应的播种期为11月25日至12月20日,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期间雨量多,难于收获,且影响后作水稻栽插。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把好播种质量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基肥是保障玉米、大豆苗期及开花前对营养的需求,能早出苗,长壮苗。基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施,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kg,玉米施三元复合肥25~30kg,大豆施三元复合肥10~15kg;追肥,玉米4~5叶期(定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kg,9~10叶期施尿素15~20kg,大豆初花期施尿素3~5kg。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工作重点是中耕除草、施肥、灌水,防治病、虫、鼠害。冬玉米中耕除草在9~10叶期,冬大豆中耕除草在5~6叶期,开花期灌水是冬玉米间种大豆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就德宏州而言,3月中、下旬降雨量偏少,通过灌水保证冬玉米、冬大豆开花期的需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冬玉米间种大豆种植模式,使高秆须根系的玉米与矮秆直根系的大豆合理组配,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加了绿色层,充分利用了光、温、时、空,提高了土地、光能利用率。由于两种作物吸收养分种类有异,具有营养异效应,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两种作物的高矮合理搭配,具有边行优势补偿效应,能体现复合群休的互补关系,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1、原理:主要利用大豆和玉米在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实现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2、品种要求: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品种。3、核心要点:采用宽窄行种植,扩大玉米与大豆间的距离;缩小大豆、玉米株距;做好苗前封闭除草、烯效唑干拌种、调肥控旺、控旺长、防病控虫等相关工作。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

1、根据大豆和玉米在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构建科学的复合空间布局,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以提高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使土地产出率成倍增加。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两大类型:一是玉米大豆同时播种的玉米大豆带状间种;二是玉米先播,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套播大豆的玉米大豆带状套种。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品种的要求

1、大豆

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地区一般可选用南豆25、贡秋豆5号、滇豆7号等,黄淮海地区一般可选用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郑豆0689等,西北地区一般可选用中黄30等。

2、玉米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品种,地区一般可选用仲玉3号、正红6号、川单99等,黄淮海地区一般可选用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登海939等,西北地区一般可选用迪卡159、丰垦139等。

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核心要点

1、扩间距

采用宽窄行种植,在玉米宽窄行适度的前提下扩大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距离。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在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行距40cm,大豆行与玉米行间的距离60cm。这不仅使每行玉米具有边行优势,还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以及机械化作业。

2、缩株距

缩小大豆、玉米株距,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一块地当成两块地种植。玉米大豆穴距12-15cm,玉米密度每亩4500株以上,穴留1株,大豆密度每亩9000-13000株,穴留2株。

3、配套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需要掌握的配套技术包括:苗前封闭除草、烯效唑干拌种、调肥控旺、控旺长、防病控虫等。

玉米和大豆怎么种 种大豆的技术措施

1、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环境因子要求

冬春季光、热、水资源充足,温度和日照能满足玉米、大豆生长发育需求,具备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质地轻,适宜发展冬季作物的地区。

2、冬玉米间种大豆的结构模式

(1)复合播幅18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5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94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两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株距6~7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每667平方米株数1.1万株。

(2)复合播幅21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180cm,每667平方米株数4240株;在大行内间种3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1.6万株。

(3)复合播幅240cm。冬玉米小行距30cm,株距15cm,大行距210cm,每667平方米株数3700株;在大行间内间种4行大豆,行距30cm,米间留苗15株,每667平方米株数2.2万株。根据德宏州农科所对冬玉米间种大豆以上三种结构模式比较分析,每667平方米产量以复合播幅180cm较高,每667平方米玉米产420.8kg,大豆68.7kg,复合产量489.5kg;产值以复合播幅210cm较高,每667平方米复合产值800.5元,净产值627.5元;投入产出比以复合播幅240cm较高,净产值626.3元,物化投入161元,投入产出比13.84。应根据作物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及市场需求确定种植结构模式。

3、冬玉米间种大豆的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优良的品种是增产的内因。玉米选用掖单2号、中单2号等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大豆选用适应立体多熟种植、抗病高产的中品661。

(2)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早晚与产量密切相关。根据冬玉米、冬大豆的生育情况,在确保开花不受低温冷害影响确定播种时期。在德宏州坝区冬玉米、冬大豆适宜的开花期是3月下旬,相应的播种期为11月25日至12月20日,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期间雨量多,难于收获,且影响后作水稻栽插。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把好播种质量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3)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基肥是保障玉米、大豆苗期及开花前对营养的需求,能早出苗,长壮苗。基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施,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kg,玉米施三元复合肥25~30kg,大豆施三元复合肥10~15kg;追肥,玉米4~5叶期(定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kg,9~10叶期施尿素15~20kg,大豆初花期施尿素3~5kg。

(4)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确保高产的重要措施。工作重点是中耕除草、施肥、灌水,防治病、虫、鼠害。冬玉米中耕除草在9~10叶期,冬大豆中耕除草在5~6叶期,开花期灌水是冬玉米间种大豆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就德宏州而言,3月中、下旬降雨量偏少,通过灌水保证冬玉米、冬大豆开花期的需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冬玉米间种大豆种植模式,使高秆须根系的玉米与矮秆直根系的大豆合理组配,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加了绿色层,充分利用了光、温、时、空,提高了土地、光能利用率。由于两种作物吸收养分种类有异,具有营养异效应,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两种作物的高矮合理搭配,具有边行优势补偿效应,能体现复合群休的互补关系,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