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有哪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近十几年来,石榴已成为陕西、山东等各产区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获得高产优质高效(1)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益,加强石榴园的土肥水管理,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技含量尤为重要。
生态效益指标有哪些_生态效益指标指的是什么
生态效益指标有哪些_生态效益指标指的是什么
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效益具体指哪些方面?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发挥利用树木的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2、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湿地被围困或淤积后,这些功能会大受损失。目的。
经济效益是指1.对林木本身的直接利用,如采伐树木、采摘果实、利用树的用价值等。2.对林木的间接利用,如利用树林的生态作用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以上是鄙人愚见.3、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有哪些生态效益?
4、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草原生态系统由于人类强烈干预之下,往往注重生产效益,而使草原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一、经济效益: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生长着许多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的牧草,为重要的牲畜放牧场。能生产肉、奶、皮、毛,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有特有的经济功能。
二、生态效益:草原生态系统1、产品销售率,反映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为小动物提供繁衍栖息场所
。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有什么?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1、防风、固堤,减轻沿海风灾的影响。
3、抵御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4、浓集Hg、 ̄(90)Sr等放射性物,净化海水水质。
5、作为水产养殖场。2、净化大气,减少空气污染。
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做一个农业生态开发基地项目,请问经济技术指标都有什么
答:我国石榴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石榴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能力最强,耐盐指标可达0.40%左右,是目前落叶果树中最耐盐树种之一。因此,石榴既可植于山坡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在盐碱地、海涂地开发改造中发挥作用。石榴枝干扭曲,叶片碧绿,花期特长,花果繁多,既是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制作高级盆景的优质材料。时空结构型
问题一: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包括:丰富区域植被种群;涵养当地土壤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环境气候条件;增大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有利于植被分布均衡等。食物链型
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森林的三大效益包括
(2)效益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对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如“带动就业增长率”、“安全生产下降率”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效益。森林的三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效益,其中经济效益主要提供物质和能源的作用,生态效益是对森林环境调节的作用,效益是对人类生存、生育、居住的作用。森林效益具有横向分布广、占用空间大、成分复杂、结构稳定的特点。是指从宏观利益出发,通过识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求得项目的经济净收益,判断项目经济可行性的过程。
植物生态效益有哪些
效益主要是指通过协调发展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问题二: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有哪些? 生活型有一定的人工加工痕迹,恩生态型应该是没有人工痕迹,自然生长
问题三:为了提高屋顶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绘出下列四图.请回答有关的问题.(1)图甲中光反应的 (1)甲图可知:物质a是光反应的产物,所以光反应的部位是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2)由乙图可知,温度为10℃时光照到达4KLX时候到达饱和点,大于此光照强度该植株光合速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20℃时,光照强度由4千勒克司瞬时上升至12千勒克司,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ATP增多,对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产生五碳化合物速度加快,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不变,因此五碳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要升高.当温度为30℃,曲线的饱和点在12KLX,因此小于此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3)图示可知氧气的浓度能够影响呼吸作用过程,a点没有氧气所以此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无氧呼吸形成的,bc两点仍然是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d点则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相等,完全进行有氧呼吸.由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代表了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所以在氧浓度c时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最适合储存该植物器官.b时氧气的吸收量是3,由方程式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也是3,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8-3=5,从方程式计算可得,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是0.5,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是2.5.所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2.5÷0.55倍.(4)组成植物细胞的矿质元素是由根毛细胞吸收来的,一般来讲土壤溶液中能够构成细胞的矿质元素,其浓度远远低于细胞内部,所以根毛细胞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然后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生长旺盛的部位供应新细胞的合成,少量在根毛细胞积累.故为:(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4 升高(或增加) 光照强度(3)c 5(4)主动运输
这在园林设计中是不需考虑的。因为合理的安排可以尽量为该区域人为创造一个拟自然生态环境,使这个环境稳定,从而使其生长健康良好,减少人工养护、除草、病虫害防治的成本。所以园林设计中,一般都要求包括乔、灌、草三层,或具备着三层的功能(生态位)。
问题六:上海世博会瑞士馆、法国馆的顶部都是一片青葱的植物.为了提高屋顶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绘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故甲图中a、b表示的物质是ATP、[H].(2)由乙图可知,温度为10℃时光照到达4KLX时候到达饱和点,大于此光照强度该植株光合速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30℃,曲线的饱和点在12KLX,因此小于此光照强度,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若某植物在20℃-30℃范围,随温度升高,呼吸速率比光合速率增加更快,则在该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该植物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将右移,即升高.(3)当外界氧浓度为c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4,说明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4,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2,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反应可计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是4/6、1,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1.5倍.当氧浓度为d时,该植物器官进行细胞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4)组成植物细胞的矿质元素是由根毛细胞吸收来的,一般来讲土壤溶液中能够构成细胞的矿质元素,其浓度远远扩展资料:低于细胞内部,所以根毛细胞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故为:(1)ATP、[H](2)4 光照强度 升高(3)1.5 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4)低
生态效益的经济核算如何进行?
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效益。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生态效益用影子价格体系核算。
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影响法
影响法是以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基本思路: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对国民经济的初次影响和二次影响,计算出项目引起的国内增加产值。
二次影响:指项目产出的国产经济净增值的分配和使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局限性:投入、产出因素的分类不够清晰、计算时容易造成重复或者遗漏、部分因素量化困难。
“有无法”和“前后法”
“有无法”是指根据“有项目”和“无项目”的费用,效益异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前后法”是指根据“建成项目前”和“建成项目后”的费用,效益异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在分析新建项目时,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分析改扩建项目时“前后法”会存在一些问题,故一般情况不要用“前后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
①准确划分项目造成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 ②确定影子价格等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
生态经济评价的内容?
(1)经济效益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如“促进农民增收率或增收额”、“采用先进技术带来的实际收入增长率”等;生态经济简称ECO,“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绩效指标一般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三类一级指标,每一类一级指标细分为若干二级指标、指标,分别设定具体的指标值。指标值应尽量细化、量化,可量化的用数值描述,不可量化的以定性描述。展等。
生态经济管理:管理应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经济应是生态经济发展。要制定的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经济学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经济史:生态经济问题一方面有历史普遍性,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历史的阶段性。进行生态经济史研究,可以探明其发展的规律性,指导现实生态经济建设。